bsp;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此时大力展养蚕业。虽然当今日本以工业品闻名世界,其实在明治维新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品并不是工业品,而是农产品,其中丝又占了最大比重。在日本打开国门维新后的6o年里,其进口的产品都是靠出口丝来支付的。
日本养蚕业为何能迅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日本虽然在古代也是个佛教国家,但明治维新后,人们观念日益开放,并不把蚕宝宝的生命看得很重,所以烘箱、缫丝厂这样的现代事物在日本得到了迅推广,蚕宝宝在烘箱中被杀死了,但日本丝的质量越来越高,很快越中国生产的丝,成为最受欢迎的亚洲细丝。
养蚕、种稻交相辉映
日本蚕不仅没能寿终正寝,它们连颐养天年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养蚕和种稻是当时中国、日本农业最基础的两项产业,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农家会格外的忙。比如,插秧的时候最需要人手,对于养蚕来说,蚕就要成熟的时候,一天要喂八次,而且每天要清理数次饲料盘,养蚕人基本上要寸步不离蚕的左右。对于日本和中国江南地区来说,养蚕和种稻最忙的时候刚好都是在4月至6月,这使得农民必须为两项产业分别配备人手,要么只养蚕,要么只种稻。
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麻烦。人们现,可以通过控制蚕室的温度,让蚕提早孵化,提早成熟,或者给蚕施加一些化学药物,它们可以改在7月到3月间孵化,农民们可以从容地完成两项产业。这些技术都在日本养蚕业中得到了应用,但在中国,依然受到了道德人士们的强烈阻挠。188o年至193o年,日本蚕丝的产量增长了将近9倍,蚕丝的出口为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外汇,使其可以购买西方的机器设备,提升自己的生产力。反观这期间的中国,道德人士保护了蚕宝宝的“动物福利”,中国养蚕业却有日薄西山之感。
生活在当时中国的蚕宝宝是幸福的,由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保护,它们得以长寿。可是在当时蚕丝业已经全球化的背景下,蚕宝宝的幸福却剥夺了中国蚕农的饭碗。
落后小日本原因要命的蚕宝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