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川军新军中,属于老前辈。
更为重要的,王陵基曾经担任过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与一些军官有师生之谊。
而前几届的如速成系学员,如后世闻名遐迩的刘湘、杨森等人则是名不见经传,听说如今只是一名连长。
与杨兴同届的如李家钰、王铭章等人,如今还正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中读书,正等待明年毕业。
军队虽然讲战功,但也讲资历啊,如此比较起来,带兵不到一年的杨兴,资历太浅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手下几个营长多半还是自己学长啊。
在数月前,自己不过是军校一名学员,只是依靠对炮兵了解,被提拔为连战,虽然在西征过程屡次被提升,但现在还是副团长,代理团长啊。
仔细分析这些硬伤,颇让人感到不安。
经过一夜沉思,突然眼睛一亮,后世不是有支军队依靠什么党组织掌握军队吗?既然如此,那就通过同盟会,通过发展骨干组织,如此掌握这支军队把。
要知道,在前两个月就任模范团副团长的时候,杨兴曾经组织过全团干部训练,通过一个月的训练,新意的训练方法,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此颇让全团军官心服口服。
在其后,就是几个曾经落选学员组长的连长都曾对杨兴跨不绝口。
在这些军官影响下,模范团士兵对杨兴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即决定召开全团同盟会会员会。
模范团现有会员60余人,这天晚上,秘密将这些会员召集起来,讨论当前形势。
但同盟会思想从来没有统一过,各种思想,千奇百怪,但有一点那就是支持三民主义,反对旧式军阀做法。
通过两个小时讨论,虽然没有形成大的共识,也不可能在2个小时,形成什么共识,取得大的决意。
但有个好处就是公开选举各级党务机关,毫无疑问,杨兴被选举为模范团党务庶务,对全团党务具有指导职责。
经过杨兴提名,另外选择了两名团务委员,分别是三营营长王瓒绪,四营营长程鹏。
王瓒绪,字柴泥,四川西充人,幼年曾经考中举人,后成为四川陆军速成系二期毕业,参加了保路运动,参加了四川独立之战,在原川督赵尔丰发动叛乱时,是他率部跟随尹昌衡大都督,率部逮捕了赵尔丰,从而保证了四川独立果实。
虽然杨兴加速成学堂的时候,比王瓒绪晚一届,但由于同为顺庆府人,在军校中曾经认识,是一个老熟人,再加上是学长,当即被委任为团务委员。
程鹏,老军人,四川彭县人,为尹昌衡大都督老乡,约莫四十余岁,原为川军新军棚目,是最先率部参加起义的元老,在革命成功后,南征北战,最后因战功而升为模范团营长。
即于二营营长王瓒绪,考虑到其有分解模范团,投奔胡景伊之意,因此没有与会。
在模范团党务领导机构建立起来后,根据后世经验以及党员人数,决定各营建立党支部,在各连建立党小组。
最后,通过各小组决意通过各支部、各小组党务负责人。
如此,在独立团,现已建立完备的党务组织。
但让人感觉阵阵不安的是,二营只有党员3~4名,同盟会在其部势力甚弱,这也是胡景伊敢公开拉拢二营的原因。
在各党务机构重新建立起来后,大家士气为之一振,当即通过决意,需保证同盟会对模范团绝对领导地位,需保持模范团稳定,防止可能的分裂。
最后,通过决意,决定了一些党务组织纪律,如定期学习,定期讨论,如上级服从下级,党员服从组织什么的。
在党务机构建立起来后,当即要求大家发动全体官兵,发展预备党员。特别是那些中下级军官,表现优良战士,如此保证整个队伍的完整性与革命性。
在这之后,虽然不时传来大都督府的拉拢传言,但很明显遭到革命军人的抵制,那些被拉拢的军官,也正逐渐遭到革命军人所孤立。
第33章 收买与反收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