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一来二去,李父李母不得女儿的消息,心中焦急,却又束手无策。直到年后,收到薛仪派专人送来的信,才知道秋宁近况,当时便收拾了行李关了铺面与薛仪的人一起去了洪河镇。
所以,说起来,李家的亲戚朋友中只知道秋宁入了宫,后来随齐国使团去齐国的事都几个人知道,更别说秋宁死而复生的事了。
因此,秋宁此回回西州,便只说是亲戚到访,尽量低调,秋宁出入李宅,只要戴上帷帽遮掩相貌即可。
马车行了长长一段路,终于停了下来,秋宁被福云扶着下了车,抬眼看着眼前那幢黑油门青瓦白墙的宅院,门头那两个大字“李宅”,像是年后新漆了色,门前的槐树,门角的芭蕉,都长得青翠可爱,这一幅家门景像,无不像唤起了沉睡在秋宁脑海中的回忆。
毕竟,这是她生长了十七年的家啊。
”姐姐,姐夫。“李恒不知几时,早已站在门前,快步上前接过下了车的父母,又走到秋宁和薛仪面前行礼。
十六岁的李恒,眉眼与秋宁相似,脸庞比秋宁更有棱角,出落得比秋宁还高了半个头,虽还长着一张少年的脸庞,可是古人早熟,做事说话间已显出了几分当家人的成熟与稳重。
秋宁拉了李恒了手,少时的记忆像一道闪亮划亮了脑海,门前送弟弟去书院,门内帮母亲为弟弟打理衣袜,一家四口在灯下聊天闲话,与弟弟一起学笛,拿着弟弟的书本偷学。。。。这些场景虽不是很清晰,却像久违的乡音一样急敲着秋宁记忆的闸门。
当晚,李家点亮了门檐下的彩灯,做了满满一桌菜,上了一坛陈年好酒。酒菜布好了,薛仪先起身向李父李母行礼,又各敬了两老一杯酒,道”多谢岳父岳母将秋宁抚养成人,如今秋宁嫁与我,小婿必将一世疼爱照顾秋宁,同时也当您两老的半个儿子。”说到此,他顿了顿,“秋宁屈居二房,还望两老不要责怪。“
李父李母受了礼,接了酒,李母道”你们两人的缘份天定,如今看着宁儿好,我们俩也放心了。贤婿聪敏,知道宁儿这二房的身份,的确让我们俩人担心,再说她比正室先入门,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变生波折,还望你做为一家之主,照抚她一生,不让她受苦。“说到此,李母眼角微湿,又道”过几日,宁儿便要与你一起回王府,王府的规矩多,她这新妇如有做得不让长辈满意的地方,你可要多多调解。“
“岳母大人放心,有我在身边,一定不会让秋宁受苦,另外,我母妃也很喜欢秋宁,有母妃的照抚,您更可以放心了。”
李父李母听到此,有夫婿的爱护,还有婆婆的照抚,多少可以放心了。
自已的命运还得自已把握,秋宁听着薛仪与父母的聊天,呡了一口酒。这次回东都,虽然她没有与薛仪当面询问过,但心中隐隐有预感,这次回了王府,可能府中也会将薛仪的正室订下来。
再想想自已,未来王爷的侧妃,虽是侧位,可这个名号在外人听来也是很诱人了。可是,秋宁知道等正室过门,自已必然要迎来风雨,不过,就算有风有雨,自个也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一家人酒足饭饱之后,顺雨便过来禀告,让秋宁回房中看看房间内布置是否合意,李恒见了,放下碗筷,起身去屋角拿了灯笼说要与秋宁领路。
晚饭间,秋宁便看着弟弟一直对父母与薛仪的交谈提不起兴致,唯有父母询问时,才搭上几句,如今想必弟弟是想借机单独与自已说些什么。
第七十五卷:团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