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一战,彻底改写了唐琅的命运。
这一战,唐琅名声大噪。
这一战,唐王得知自己竟然还有一个这么勇猛的儿子,对唐琅大加赞赏。
当问到唐琅要何赏赐,唐琅提了两个:一是能给他母亲一个名分,二是能担任施州卫都督一职,为国尽力。
第一个要求在情理之中,第二个其实有些狮子大开口的意思,因为施州卫对唐国极其重要,其都督一职更非平常武职所能比,需得有勇有谋的武将才能胜任,虽然唐琅此次立下大功,但不代表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但唐琅还是开口了,他知道很难,不过他有原因,也有信心。
第一,此前施州卫都督告老还乡,在新任都督上朝廷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这么重要的职位,那些派系的重臣都想安排自己的人上位,为此争论不休,此职也一直空缺着。
第二,人红是非多,如今的王后和令妃都是善妒之人,此前就常欺负唐琅母子,更别说现在唐琅立下大功,得到唐王重视,唐琅主动提出离开王宫,王后必然欣然赞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施州卫离长安不算太远,若母亲有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
第四,施州卫战事颇多,面对北方秦国和西方蜀汉两国,是发挥自己才能最佳选择。
唐王对于唐琅的要求,第一条欣然满足,封唐琅母亲为静妃。第二条有些犹豫,不过果如唐琅所料,王后大力赞同,唐王因此同意,而且唐琅作为三王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有身份有本事,且不属于任何派系,倒也是个最佳选择。
唐琅母子的身份地位瞬间得到改变。
第二日,唐琅告别母亲走马上任。
刚开始唐琅没有受到施州卫驻军的重视,虽然唐琅是三王子,且先前一战有了名气,但施州卫驻军作为唐国精锐,难免心高气傲,又没亲眼见证唐琅成名之战(施州卫主要防止秦蜀汉)可不管你是王子什么的,他们只服有本事的人。
唐琅丝毫不在意,他相信会有机会折服施州卫驻军。
机会很快来临,唐国西北方有个地方叫西平,此前有个小国叫平国,五年前被唐国所灭,也是整个人族最后一个被灭的小国,此后正式进入五国争霸的时代。
没想到,唐琅刚到任不到一个月,西平发生叛乱,一个自称平王之子的人起兵攻打唐国,人数多达数万,不过数日便攻下唐国数座城池,震惊朝野。
唐琅抓住机会,主动请战,而且只带着一百人,孤军深入,直接斩杀叛军首领,也就是所谓的平王之子,叛军失去领头人,顿时瓦解,而唐军伤亡人数不到二十人。
唐琅再次名声大噪,也彻底征服了整个施州卫驻军。
此后三年间,唐琅多次作战,南挡大秦,西战蜀汉,收复不少被这三国所侵占的城池,立下战功无数,唐琅的名气传遍整个人族。
唐琅之所以这么拼,除了想一展抱负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他那苦命的母亲,他心理清楚,只有自己立的功劳越多,地位越高,别人才会越尊重母亲,虽然同时会遭到诸多嫉妒,但手中有了权利,就算别人欺负你,也有还击的本事。
俗话说得好,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前不久唐琅收到一封秦国的信,说是秦王十分佩服唐琅,自唐琅担任施州卫都督,两国交战秦国输多赢少(确是事实),秦国不敢再与唐国作战,如今秦蜀已经结盟,希望唐国能与他们联合共同攻打汉国,到时候共分汉国的领土。
唐琅大喜,放松了些许警惕,当即将这封信让人送回长安,他相信唐王一定会同意结盟。
可怜唐琅毕竟还是年轻,不知这是秦王的麻醉计,他如果仔细想一下,秦国若真心结盟,这封信应该是直接送给唐王而不是他的手上。
他更不知道,这封信出城没多久就被秦国间谍夺走。
一连几日没有得到长安回复的唐琅虽然满心疑惑,但他还是自以为可能因为事情重大,唐王正在深思熟虑之中。
于是准备再修书一封催促一下,欲第二天差人送到长安。
于是,深夜还在做着灭汉国美梦的唐琅从睡梦中被外面锣鼓喧天的声音吵醒。
惊醒的唐琅来到城墙上才发现。
整个施州卫已经被秦蜀汉十万大军团团围住。
(本章完)
第2章 国灭在旦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