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成吉思汗举起的战刀[2/2页]

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李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使绝大多数人利益最大化。所以文化来源于最土的地方,文化的归宿也是最土的地方。
      危险进入内心,是会引起人的精神涣散。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节度内心,把危险化解为零,或是把危险转化成资本。那就需要阳刚的内心,守中正之道,勇往无前,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收神不散。这样的人面对危险,才能愉悦。因为危险能够成就自己,危险能够激起自己的斗志,有了危险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也只有不断攀登,才能遇上重重险阻,也才可能成就自己。危险简直就是成就自己的希望,因为艰难险阻后面就是辉煌的明天。这样的人,我们想想都酣畅淋漓。
      公元前二零四年,汉王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围困于荥阳。刘邦面对彪悍的项羽,一旦全军覆灭,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刘邦与郦食其商议如何削弱项羽势力。郦食其建议,如果能够效法汤武,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会感恩戴德,归顺服从刘邦,六国遗民不都成了刘邦的臣民。随着刘邦恩德道义的施行,而刘邦就可以面南称王,项羽势力必然减弱。刘邦一听很高兴,马上让郦食其去刻制分封六国后裔的印玺。对亏这个时候张良从外面回来了,刘邦把郦食其的计策说给了张良。张良说,如果这样做,刘邦就要完蛋了。那个时候,商汤讨伐夏桀,而将夏桀王的后代封于杞国,那是觉得自己有把握致夏桀于死命。如今,刘邦有能力致项籍于死命吗?刘邦摇摇头。张良又问,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将商朝的后代封于宋国,那是觉得自己有把握控制商纣的局面。现在,刘邦能控制项羽的局面?刘邦摇摇头。张良接着问,周武王攻入殷商都城后,在商容居住的里巷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刘邦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乘着胜利的兵车向他致敬吗?刘邦连声说道:“不能不能。”张良继续说,周武王曾发放巨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赈济平民。目前,刘邦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赈济百姓吗?刘邦回话,现在连自己的粮食都不能保证。张良又说,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把打仗用的兵车改为民用车,把兵器倒置存放,盖上老虎皮,表明将是永远的和平,不再与摧残人们的战争。现在刘邦完全取胜,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吗?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表明再也不用她们去打仗了。现在刘邦能让战马休息吗?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表明不再运输作战用的粮草。而今刘邦能让牛群不再运输吗?”刘邦的回答都是“不能”。张良继续分析,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的贤士会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帮助他们的君王,又能和他们的亲人在一起。谁还会帮助刘邦干掉项羽呢?见刘邦拿着筷子发呆,张良又说,西楚霸王项羽强悍,其他的诸侯国都很弱小,就算是刘邦扶立的诸侯王,到时候也会投靠项羽。刘邦这才醒过神来,赶紧下令销毁制作的那些印玺。通过刘邦的反应,说明精神还没有涣散,头脑还是非常清醒。虽然刘邦被围困荥阳,但是韩信统领的一支汉军这个时候强大了起来,攻克了好几个诸侯国,韩信出于对攻克诸侯国的稳定,向汉王刘邦上表,要求做假的王。刘邦街道消息以后大怒,骂韩信不来救主,还要做诸侯王。这个时候旁边的张良踩了刘邦一脚,刘邦便封韩信为王,让张良去任命。
      这就是能够节度自己内心的危险,抓住机遇改变自己,当然会变的越来越顺的。但是不要因为危险而过度地制约自己,过度的制约,是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天地节度四季,天下万物才能正常运转,用法度来规范万民,才能不劳民伤财。人们用恰当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指导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着,才能影响更多的人遵循正道,不伤害他人。
      节度自己,那是痛并快乐,是让自己变得顺利安稳。如果过度地节度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只是痛,而没有快乐,使自己动荡不安,这样的节度只能是个祸害。
      一个破落的人,想要出人头地,而且是有能力出人头地的,才开始要谨言慎行,就像一个从来就没有出过卧室的人,虽然心里有出去建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享受一切的强烈欲望,但是怕摔倒,也不知道院子里有什么样自己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时候就要获取信息,有关院子里的一切信息。同时根据信息锻炼好自己,不要让自己摔倒,一旦让自己出了堂屋,进了院子,能够畅通无阻,享受院子里的那一份柔和的欢愉。闻一闻院子里的清新空气,听一听悦耳的鸟鸣声,晒一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中午可以在树荫下放一把躺椅,一张桌子。喝喝茶水,困了在躺椅上小憩一会儿,小日子过得忘情地美呀!这不就是神仙的日子吗?可是一家老小要生活,吃喝拉撒等一切正常的用度总应该有吧!如果就是浸醉在小院子里,过自己的神仙生活,请问能过几天安生日子?!日子不安生,危险就会降临。虽然有建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欲望,但是现实环境制约着自己,所以还要谨言慎行,必须走出去,见多识广,增长能耐,来建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不要过度地节度自己,而不出院门子。不出去,是没有时机的,也不会有能力。没有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一家老小就会四分五裂。如果这个人行动薄弱,浸醉在院子里这个单独的“世外桃源”,是该自己出去的时候,自己赖着不走。放纵自己,将来他自己会感叹自己的命不好,怨天怨地。只能怨自己,这还能怨得了谁?!如果这个人走出院子,去探寻外边的世界,是要根据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来按照天道来约束自己,也可以说是按照人性来约束自己,人性就是天道的一部分。毫无人性,那就是牲畜。心安理得,光明磊落。顺应自然,不可强制。自然就是天道,就是万物的规律。
      一个人英明神武,处事得当,恰好这个人是一位君王。这样的君王将士幸福的,因为他能很好地节度自己,那他也能很好地节度天下,使自己的美名流传千古。一个君王的无上荣耀就是自己的王朝繁荣昌盛,臣民拜服。一个人走出去,就像这个君王一样,披荆斩棘,建造自己的幸福王国。这就是痛并快乐,快乐是永远大于痛的。过度地节度自己,只能让自己不能向前,呆在原地打转,最后转个大窟窿,把自己掉进去。这就是自己葬送了自己,同时自己的生命也不完全属于自己,还是父母的、爱人的、孩子的、朋友的、子知己的。葬送自己会影响到很多人,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和爱人与孩子。过度地节度自己,就好像是另一种危险降临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畏首畏尾,精神涣散。本来节度自己是为了能去除自己内心的危险,让自己和顺安康的。现在节度自己反而成了另外一种危险,扰乱自己的精神。所以适当就好,不要因为害怕吃枪子儿而吃了枪子儿。
      一个房子,一个院子,甚至一个世界,都是约束自己的条件。在一个房子里,就得按照在房子里的生活,因为咱们房子里,不是在院子里。在院子里,就得按照在院子里的生活而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就要按照在这个世界里的生活来生活。这样才能和顺安康,约束好自己,是为了快乐。生活本来就是痛并快乐!
      (本章完)

第41章 成吉思汗举起的战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