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蛊的分类[2/2页]

鬼神阴阳 懿轩风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篾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三尸蛊:云南一带的一些苗族部落养蛊成风,极其擅长巫术和制蛊。其所作的毒性最猛烈的蛊中,最出名的是“三尸蛊“。此蛊做法不详,只知道是由蓝、红、白三色毒蛇制成。此蛊投于仇人身中,潜伏片刻后立刻发作,毒性异常猛烈。此蛊寄宿在宿主身体里,吸食宿主精血并注入毒液。使宿主全身痉挛、起毒疮,至死方休。
      另外,金蚕蛊和金蚕王要分开,它们是两种虫类。金蚕蛊是苗族人民养的毒害仇人的毒蛊虫,而金蚕王是蚕中之王,通体金黄,身体比普通的蚕大一倍。这两种虫子在云南比较常见,苗族巫师经常服用金蚕王。因为传说金蚕王是一种补品,可以增加修行。
      (本章完)

第29章 蛊的分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