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2章 黄巾余孽[1/2页]

三国之北境之王 红场唐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史慈和孔融带着兵马,沿着官道继续朝前走。走了不到五里,忽然看到路边有十几名官兵,押着几十名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朝前走着呢。
      子义,你派人去问问,孔融看到那些百姓,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连忙对太史慈说:这些百姓究竟犯了什么事儿,官兵们准备把他们押到什么地方去?
      太史慈派出的手下,很快就回来禀报:回两位大人的话,这些都是黄巾余孽,准备押往营寨中处死的。
      什么,这些人都要处死?孔融看到人群里还有女人和孩子之时,瞳孔不禁收缩起来,他皱着眉头想了一阵,随后对太史慈说:子义,您看看他们中间还有妇女和孩子,就算是黄巾余孽,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全部处死啊。
      大人,太史慈等孔融说完后,立即问道:我们该怎么做?
      让官兵把这些百姓都交给我们。孔融毅然说道:只要我们带着他们一起行动,才能保全他们的性命。
      太史慈知道这种事情,假如只派手下去办,肯定会碰钉子,于是他亲自催马上前,来到那队兵士的旁边,大声地问:你们谁是带队的?
      一名什长模样的人物站了出来,冲着太史慈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到此地作甚?
      我们是从邺城来的,护送天使前往蓟城给公孙将军传旨。太史慈用手指着那名什长,问道:你们又是哪一部分的?
      原来你们是到蓟城给我家主公传旨的。什长听太史慈说完,不禁喜笑颜开:小的不知,多有得罪,还请恕罪。
      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太史慈冲什长一摆手,说道:我家大人想要这批百姓,不知你可否割爱啊?
      听到太史慈这么说,什长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他抓到的这些百姓,是准备带回营寨中领赏的,如果给了这位准备前往蓟城传旨的大人,自己的赏金就没有了。
      正在他犹豫之时,忽然有一个钱袋落在了他的面前。什长弯腰捡起地上的钱袋,抬头一看,见是一名骑在马背上的官员扔的。他掂了掂钱袋的重量,连忙躬身行礼,恭恭敬敬地说:多谢大人的赏赐!
      孔融见钱袋已经到了什长的手里,便冷冷地问:既然钱已经到手,那么这些百姓,你可以交给我们了吧?
      可以可以。什长使劲地点了几下头,吩咐手下:把黄巾余孽都交给这位从邺城来的大人。
      看到太史慈手下的兵马,要接收这批百姓,一名伍长连忙小声地对什长说:什长,要是把黄巾余孽都交给了这位大人,那我们的赏钱可就全泡汤了。
      什长晃了晃手里沉甸甸的钱袋,用不屑的语气说:大人给赏钱,比营寨里给的多得多,待会儿吾请诸位兄弟去喝酒。
      伍长见什长手里的钱袋,里面的钱貌似不少,也就不再坚持,而是主动将这批黄巾余孽交给太史慈他们之后,调头走开了。
      等到幽州兵离开,孔融翻身下马,站在这些百姓的面前,拱手对他们说:诸位父老,没事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谁知那些百姓听到孔融这么说,顿时变得慌乱起来。一名老人率先跪在孔融的面前,连连磕头说道:大人,求求您,救救我们吧。若是我们现在回家,要不了多久,又会被那些该死的官兵,当成黄巾余孽抓起来
      谁知他的话没说完,就感觉有人使劲地拉了一下后背的衣服,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咳嗽声把老人惊醒了,他想起自己面前的这支骑兵,不也是官兵?自己这么说他们,不是找死吗?这么一想,老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跪在地上瑟瑟抖,不敢再说一句话。
      好在孔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他听完老人的话,转身问太史慈:子义,此事你怎么看?
      大人。太史慈听到了老人的话,知道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虽说孔融花钱把这些百姓从冀州兵的手里买了下来,但如果把他们放回家,没准过不了两天,他们又会被另外一帮冀州兵抓走,送到营寨中去换取赏钱。到时说不定连性命都保不住,想到这里,太史慈连忙对孔融说:我看还是把他们带上吧,免得他们再受无妄之灾。等我们回了冀州之后,再找个妥善的地方安置他们就是了。
      可是,如果带上这批百姓,我们的行军度会大大减慢。孔融为了不让百姓再吃亏,他倒是想带上这些百姓,但却觉得会因此影响到行程,显得有些迟疑不决:这样一来,会耽误前往蓟城传旨一事。
      大人不要担心。见孔融如此优柔寡断,太史慈苦笑了一下,随后对他说:此次宣旨是为了申斥公孙瓒,早一天晚一天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也是。对于太史慈的说法,孔融觉得有几分道理,反正是申斥人的圣旨,早点送到和晚点送到都差不多了,于是他释怀地说:既然如此,就把这些百姓带上吧。问问他们是否饿了,命兵士们取点干粮给他们充饥。
      就这样,太史慈和孔融的队伍里,多出来四十多名百姓。按照骑兵的度,最多在两天时间内,就能抵达蓟城,但由于百姓中有妇孺,因此行军度被严重地拖慢了。按照太史慈的计算,至少还要等五天,才能赶到蓟城。好在兵士们都携带了足够的干粮,因此也不用担心路上会吃光了干粮挨饿。
      在路上走了五天,终于看到了蓟城的轮廓,远远地甚至还看到城门外有人群等候。孔融望着远处的人群,自言自语地说:不知出城相迎的是刘幽州,还是公孙瓒啊。
      太史慈朝远处看了一阵,虽说看不太真切,但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在城外迎接的人,是公孙瓒,不是刘幽州。
      子义,如此之远,你居然能看得清楚?对于太史慈在这么远的距离,就能看清楚城门外迎接

第382章 黄巾余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