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团则保持密集的连纵队。第二团的第一营在右,位于第一团第一营的后方。第二团的第二营在左,位于第一团第二营的后方。
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中,在两翼也应布置若兵。
如果某师有五个团,则第五团应留作预备队,置于后部一百码处。在每旅后面,都应有一个骑兵中队或至少一支骑兵队,以便在敌人溃败时穿过间隙实施追击。
为诱使远征军加速发起进攻,禁卫军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远征军将此举误判为敌军缺少训练而惧战退缩。于是,决定在奥斯特里茨地域展开,并于第二天对敌人发起进攻。
早上七时左右,远征军各兵团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在大约十二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禁卫军发起了进攻。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兵团主力发展非常顺利。
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了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进到了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禁卫军逐渐向后退却。
按照西瑞尔斯的计划战斗开始以后,就是要把联军主力牵制在南段,一旦出现机会,则在中段给以决定性的一击。但是,战斗的进程出乎西瑞尔斯的意料,远征军进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
为了制止远征军向南段禁卫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敌军投入这个方向,西瑞尔斯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三军团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
由于禁卫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远征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战争与谋略》·西瑞尔斯
12受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