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八章[2/2页]

月落昼锦堂 郭亚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狄青此举颇不以为然,韩、狄两人心中自此有了隔阂。
      后来,狄青当年的部属焦用押兵路过定州,狄青留下焦用喝酒,焦用部下的士兵因为对当地的供给不满,群集喧闹。素以军纪肃整闻名的韩琦,以焦用御下不严,军纪涣散,下令把焦用抓了起来:军令不行,将之过也!焦用因此被判处斩刑。当时狄青得到消息,急忙跑来为焦用求情,韩琦却闭门不见,狄青在门外大叫:焦用有军功,是条好汉!韩琦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汉,焦用算什么好汉。于是当着狄青的面把焦用给杀了。
      韩琦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汉”,这句话其实事出有因,当年狄青在京城东华门外看见状元出行夸官,路人争相羡慕,狄青却大不以为然,说我们出身行武的人,有朝一日靠着军功亦能出将入相。然而,大宋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却是狄青等辈无法改变的事实,就连尹洙也承认:“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当时韩琦杀了焦用,狄青怵然呆立,后来有人过来对他说:总管在这里已经站很久了,狄青这才敢离开。
      有的史书还曾记载:韩琦还朝,狄青为枢密使,因避水灾搬家到相国寺,狄青穿着浅黄色衣服指挥士兵们搬东西,这件事在京城传开。后来狄青家又失火,韩琦问救火的人:你们是否看见狄枢密穿着黄衣服救火等等。
      狄青对韩琦是很敬畏的,但在得知此事后曾对人说:韩枢密功业跟我一样,我只少了一个进士及第耳。
      史书的记载是否真实,无从考证,读者自去判断。但有一点却是无需怀疑的,那就是:韩琦回京城的时候,正是狄青罢去枢密使出知陈州之时。
      昔日是部下,如今是同僚,而且果然以武人之身做到了出将入相。尽管三司使是帝国中书、枢密三驾马车之一,但名份上毕竟不能和中书、枢密院相提并论。以韩琦二府宿旧老臣,天圣五年一甲第二名进士,却要和昔日的部下、武人出身的狄青同堂为官,且还是位在三司,这让韩琦在感情上无论如何也感到别扭。
      然而,凭心而论,狄青的确算得上是北宋王朝屈指可数的一代名将,他能做到枢密使这个高位,完全是靠着自己在枪林剑阵中拚死搏杀换来的。在这里,有必要对狄青做一下简单介绍:
      狄青,字汉臣,善骑射,当初是皇宫里一名卫士。宋仁宗宝元年初,西夏元昊叛宋,宋仁宗下诏挑选大内卫士戍边,狄青以三班差使、殿侍被任为延州指使。狄青在边塞英勇杀敌,每遇战斗,临阵披发,戴着一只铜面具,往来冲突敌阵,前后大小二十五战,八中流矢。当其时,前线各路宋军屡屡受挫,惟有狄青所部,几乎是每战必胜。
      狄青的军事才能,被时任经略判官的尹洙发现,尹洙把狄青推荐给了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韩、范二人也对狄青颇为看重,范仲淹并送给狄青一部《左氏春秋》,告诫狄青:为将者不知古今,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狄青从此发愤读书,深通兵法之道,并以军功一步步做到西上阁门副使、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
      狄青屡建战功,宋、夏议和后,狄青先后徒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狄青出身行武,官居高位后,脸上的剌涅犹存,仁宗皇帝曾经让狄青用药把脸上的印记除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耳,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奏诏。

第九十八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