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章[2/2页]

月落昼锦堂 郭亚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既详矫妄,因得指陈,愿付宰枢,示于台谏,阅兹虚罔之状,即验中伤之情……
      韩琦在表章中明确提出:希望仁宗皇帝能把自己辩白的奏章,连同大臣们弹骇他的奏章一起公示朝堂,以得到公正的评判。
      但韩琦的这个要求,却根本不可能得到仁宗皇帝的首肯。事已过、境已迁,即使仁宗皇帝明知韩琦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那也决不可能再为他翻案。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何况自古到今,历朝历代,根本就没有犯错的皇帝。
      不能否认,信奉“欲成大节,不免小忍”的韩琦,在来到扬州最初一段时间里,心情是郁闷的。古人云“言为心声”,从韩琦在扬州所写《蜂虿》一诗借物咏志、以物喻情,以蜂和蝎来寓意那些阴险狡诈之辈来看,这应当是韩琦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事小不可忽,义或戒蜂虿。彼诚蓄微毒,谓己有所赖。失于小不忍,而自取糜坏。吁嗟阴巧徒,毒万蜂虿大,包潜中善良,断腕未足骇。小或一身危,甚则家族逮,阴巧既常幸,蜂虿胡不贷!
      不过,秉性宽以容人的韩琦,还是在诗中劝慰自己:阴巧险谲之人尚且时常能得到君王信赖,至于蜂虿,不过小虫而已,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呢?
      ……
      在扬州后土祠,有一株被人们认为是天下无双、仅此一株的花树,其花朵洁白、硕大,当地百姓称之为“琼花”。据说这株琼花树生长在这里的年代已颇为久远,早在汉朝时就有,因此,老百姓又把后土祠称为琼花观。根据民间传说,琼花是只有扬州才独有的花,其它地方根本看不到她的影子,当年隋炀帝杨广就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才劳民伤财大修运河,哪知道当运河开通、隋炀帝坐着龙船来扬州途中时,这株琼花却被一场冰雹摧毁。据说,隋炀帝曾三次来扬州看琼花都没能看到,最后自己也死在了扬州,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却足证扬州的琼花在当时确是极为有名。后来欧阳修知扬州的时候,在这株花树旁又建了一座“无双亭”,以为琼花天下无双之意。
      韩琦到达扬州时,后土祠中的琼花正迎风怒放,韩琦睹花动情,写下了一首古风——《琼花》:
      惟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此琼瑶贵。
      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
      在扬州初期,韩琦借花木四时变化,隐喻自己心情的古风诗作还有好几篇:
      《古风夜合》
      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吾今得真赏,似矫时之常。
      所爱夜合花,清芬逾众芳。叶叶自相对,开敛随阴阳。
      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直饶妖牧丹,须让花中王。
      《古风感花》
      雕堂瞰宝栏,有花病不妍。谁知穷山颠,牧丹一尺圆。
      宝栏锄溉足,穷山风日煎,彼此不得地,天道胡为然?
      《古风落叶》
      人观落叶悲,我观落叶喜。风霜一瞬过,望春时有几?
      荣固悴之端,衰亦盛之始。须知众木疏,便是群芳启。
      举此较人事,盖不异物理。否泰与消长,反复殊未已。
      酿酒整笙歌,坐待新萌起。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韩琦具有宽阔的胸襟,也正因此,在他最初的郁闷过去之后,韩琦放下了心中的不快,开始以平常心正视必须要面对的最平常的现实,把精力投注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日常事务中去。

第八十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