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人物,这天宗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人宗。
只是林夕对此也不多加评价,这天宗、人宗就如同出世、入世一般,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何须旁人多言。对于他所说有老子、庄子的著作就够了,花了三天时间,通读天宗先人著写的老子、庄子言,林夕便捧着龟甲看起了《道德经》,这篇道德经不仅是老子所传,更是庄子亲手铭刻,其中韵味让人不由沉醉其中。每天早晨,林夕都会到山巅之上,捧着龟甲通读一遍。
《道德经》为老子所言,尹伊记录。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紫气浩荡三千里,时尹喜为函谷关令,见之大喜,曰:圣人至,开关出迎百里,见老子驾青牛而至,随后拜见圣人被老子收为弟子。老子于函谷关坐十日,为尹喜传法,尹喜恐天资愚钝,不能尽得圣人真传,故老子一言,尹喜刻一句,终成五千言。随后老子出关,尹喜弃关令跟随。只是五千言留至函谷关,传位世人。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合则五千道德言。林夕也曾度过现代版本,但见这庄子所书,明明文字相同,但是感觉却又全然不同。每每感到微言大义,字字珠玑,而且每天读诵都有不同的感悟。所以一个月来林夕每天清晨都会于山巅朗诵。初时还好,只是林夕每每被文字所引,深入其中,所读之声愈来愈大,每一个字都以一息之隔读出,声似天音,或如雷霆,或似风雨。第一次醒来时都将林夕吓了一跳,整座山的生灵都围坐山巅之下,聆听他诵经,林夕只是自然而然诵读,可没有使用任何法门。随后,林夕便就释然了,虽然他没用法门,但是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本就不是凡物。尤其是他深入其中,以他的境界,深入其境,暗合天道,诵念而出的影响造成如今这般也是在所难免。
“先生。”同样被林夕诵读吸引的晓月在林夕停下不久也醒了过来,拱手道。
林夕轻笑的点点头。
“先生,老师说今日我们就要出发去往人宗了。”晓月说道。
“时间过的这么快?”林夕惊讶道,他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在天宗这些日子过的尤其舒心,闻鸡诵道德,迎日舒拳脚,盘膝坐论道,侧卧合星辰,整天不是与北冥子论道,便是教教小道姑晓月,或者便是自己修炼。“真是山中不知岁月,世上已千年,走吧。”林夕淡淡道。
“是。”晓月应道,随后跟着林夕下了山去。这些日子以来,林夕有感北冥子赠物,不时指点指点他的小徒弟晓月。虽说天宗讲究感悟,也避讳指点学习。虽然林夕的思想同天宗不同,但不妨碍林夕堪为一代大家,如此人物肯指点自己的徒弟,北冥子自然乐意。他还担心自己弟子天资太高,自己会耽误了晓月呢。近日来与林夕坐而论道,北冥子同样被林夕武者的想法震撼,发出林夕自成一家的感概,常常戏言称林夕为林子。
还说要不要将晓月过继给他做他的弟子,当然对于先天道胎般的弟子林夕说不心动是假的,只是一来他知道这不可能,而北冥子本就是开玩笑的。还是忍不住回了一句:“只要道兄舍得那自然极好。”
一句话噎的北冥子再也不开这种玩笑了,笑话,自己的弟子可是拥有祖师、庄祖的天资,若是真的被林夕拐跑了那可是他的损失。但即使如此,北冥子还是乐意看到林夕指点自己的弟子,尤其是看到晓月在林夕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后更是天天笑得见嘴不见眼。同样,对于林夕这个不是老师的老师,晓月同样新生敬意,在林夕面前持弟子之礼。每天林夕于山巅读诵时坐于下首聆听,修炼时便在一旁观看,与北冥子论道时便在一旁旁听,在林夕指点她的时候更是加倍努力。
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