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六章 打听消息[2/2页]

军婚在上,傻妻何处逃 紫色的琉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后国师结束了高深莫测的回话后,也专门跟年轻的皇帝陛下说了,在祭天的时候,玉颜石没有一年多前先皇所诡异的天象,而是天边还出现了七彩祥云,那么就代表玉颜石新皇登基之后,所有国家的灾难也都过去了,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说完,国师再次上前跟年轻的皇帝陛下说出了多年没有说出来的话。
      国师就跟年轻的皇帝提出了他已经年老,没有什么精力在担任国师一职,希望由他的徒弟能出任他的位置。
      年轻皇帝知道国师已经察觉到了他内心中想除他而后快,就也让国师能已死谢罪,就算对天下的臣民一个交代。
      年轻的皇帝看了一眼站在书案下面的诚实万分想辞掉国师之位的老人,看着已经两鬓斑白的老人,有记起这个老人从先祖一代开始就做了大魏国的国师,无论是先皇还是先祖年代开始这位老人的确为国家立下了一些不朽的功勋。
      杀了这位老人他死后真的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祖先,他可忘不了当初先祖为了表彰这位国师可是专门赐给一个免死的圣旨,最后主要他完全没有听懂国师刚才所说那些哑谜,他的确要把这位老人留下来。
      经过这次跟这位老人的深谈,他觉得这位老人对玉颜石十分了解,况且如果当时的情况真的跟国师和吴公公还有镇国公卫廖所说的情况一样,那么他真的要把眼前这个老人留下来。
      年轻皇帝淡笑着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慢慢走到了国师面前,虚扶了弯腰低头恳求的国师。
      国师也顺着年轻皇帝动作抬起了头和身子,看了一眼站在面前的年轻皇帝,接着又微微的低下了头,不敢跟这位年轻皇帝对视着。
      年轻皇帝笑了笑对着国师说道,国师为了大魏国已经操劳了一生,的确到了回道观颐养天年。
      还对国师所居住的道观进行了大大封赏,让国师所居住的道观成了国家第一大的道观,成了大魏皇家专门供应的道观之一。
      不仅如此年轻的皇帝还对国师本身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封赏,还专门特赐了国师以后不需要经过通报就直接可以进入内功。
      国师的位子就按照国师的意思去做,让国师的亲传弟子接受国师的位子,继续为大魏的江山做出贡献。
      国师得到了应有的待遇。
      接下来的日子越来越热闹。
      整个朝廷都议论纷纷的,都在私底下笑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可比以往十年发生的事情还要多。
      先是刚刚登基的年轻帝王不顾群臣的反对,坚持一意孤行举行了祭天大典,让他们这些做臣子都是提着提着心,终于没有发生先皇祭天的事情,反而天边还出现了祥云。
      发生这种情况真的是极大鼓舞了大魏国的全体臣民,臣民也重新对未来的生活燃起了希望,在发生这件事情不久,南方和北方的虫灾和洪灾都得到很大改善。
      遭遇了虫灾和洪灾的地方也慢慢在恢复平常的灾后的生活和重建,
      这件事情就先不说了,就先说说国师居然会主动把国师的位子让给徒弟来代劳,不仅如此年轻的皇帝陛下为了彰显对老国师的宠爱和表彰国师为国家效力了半辈子,居然把老国师所居住道观封为天下第一道观,不仅如此还让工部下发一千万两白银修缮老国师所居住的道观,甚至还特许了老国师以后可以随意进入皇宫,根本不用在通报任何人。
      其次就是皇帝身边一直贴身伺候的郑公公,突然在年轻皇帝一次醉酒当中封了郑公公为忠武候,大家都以为是皇帝一时间喝大了,所说的酒话而已,等皇帝完全酒醒了过来就会撤销这道命令。
      一天以后,皇帝酒都醒了过来,跟以前一样按时上朝听政的,一位大臣就上凑了年轻皇帝,就是想证明一下皇帝是不是真的下过这种荒唐的圣旨过。
      皇帝听到大臣怎么一说,也觉得有点模糊后,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就随手摆了摆后,就说封了就封了,只不过是一个名称和几亩田地还有一些不是很多银两,还有一栋在京都的住宅,没有什么事情的。
      站在金銮宝殿下来的群臣望着年轻皇帝迷糊的样子,先是愣了一会儿,并没有下跪呼喊皇帝万岁。
      站在下面的群臣瞬间也顾不得是在什么场合,就开始在议论纷纷的,都怀疑是不是皇帝酒还没有醒过来,望着皇帝迷糊的样子,也十分肯定皇帝酒还没有醒过来的。
      他们大魏建国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无论是这个朝代还是以前的历史,重来都没有见过一位太监没有什么功劳就被封为忠武候的,要么就是皇帝被这个太监给控制住了,要么就是皇帝喝多,一时间酒还没有完全醒过来。
      就在他们其中有一位大臣还想站出来用祖宗规矩来让无论是酒醉了还是皇帝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情况封一位太监作为侯爷。
      不仅如此郑公公死了以后,可以在郑公公家族人群中选择一位诚实善良的子侄过继到郑公公的膝下,以后郑公公过世了以后就可以接任侯位。
      这位大臣刚刚想站出来说这件事情,就见到站在一边假装漫不经心的瑞王率先站出来,跪在了地板上面,表示赞同这件事情后。
      所有站着的大臣听到瑞王都已经同意了,就更加确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肯定是瑞王和皇帝商量过的事情。
      要不然依照瑞王恪守祖宗所立下规矩,才知道皇帝不顾祖宗立法,执意要给一位太监封候,第一个应该反对的人就是瑞王。
      可今天瑞王一反常态没有跟皇帝陛下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真的已经很奇怪了,可在他们犯疑惑的时候,就见到瑞王突然间站了出来跪在了地板上面,表示支持皇帝陛下的意见。
      那么瑞王这个举动是不是代表已经跟皇帝陛下商量好的事情呢?
      最终一大部分大臣见到连瑞王都对这件事情十分赞同,最终也只能抛开了什么祖宗律法就跪在了瑞王身后,表示拥戴皇帝的意见。
      最后一个太监就这样被封了忠武候,可能郑公公继续在皇帝身边伺候着。
      当然最让他们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皇帝已经昭告了天下,准备要选妃大典了。
      这段时间有女儿的大臣都鼓足的力量,无能用什么办法都想让自己女儿成为了大魏国的皇后,就算能进入后宫成为一个嫔妃也是好的,万一得宠,女孩和女孩家族就会鸡犬登天的。
      今天有些重臣早早来到了皇宫里面,一是为了自家女儿跟内宫里面的太监打听好皇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二是想从内宫太监知道皇帝是不是已经有了内定人选?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四百零六章 打听消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