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章 皖右十年事(三)[2/2页]

西唐往事之迷途的先驱 时念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已着敌甲,乃曰:“大胜,然城池亦毁,若不取敌军物资,我东州百姓将临饥馑风寒。”公子嘉敛了喜色,曰:“王上所命,末将皆已办妥。”太祖乃伸手拍其肩,曰:“此役,汝当为头功,寡人有此侄,甚慰。待事毕,再论功行赏。眼下,寡人以幻术易我三人之貌。寡人为季桑,汝为副将敦尔,祁校尉为偏将穆埃利。”言讫,太祖以幻术易三人之容,东州军扮作东阖军,自大丘山往东,赴格尔山。
      格尔山乃东阖军囤粮之地,粮草辎重甚多,留有两万守军。守将乌尔达见太祖领军至山下,乃下寨相迎,曰:“季桑将军,可胜否?”太祖作焦急状,曰:“吾军大败,二十八万大军,只剩此万余。东州追兵将至,汝等速速卸下甲胄,逃回东阖。吾身后士卒多有伤残,不宜奔逐,但仍可为汝等阻击敌军,汝速速与敦尔将军、穆埃利将军同去,把弓箭交与吾等。”乌尔达感之,曰:“我东阖男儿,焉有怕死之徒,当誓死追随将军。”太祖乃大怒,曰:“匹夫义气,不可逞!汝身后两万士卒,皆有父母,安可令其枉死?”乌尔达乃不复言,速行交接之事。少顷,乌尔达领两万东阖兵望越水而逃,行至山下低洼之地,忽而箭如雨下,东阖军方卸甲胄,顷刻皆亡,至死不知其由。
      及至深夜,季桑领残兵三万逃至格尔山下,当其行坡上,太祖命人点火箭射之。箭矢落地,坡道至山脚化为火海,敌军方离火城,又入炎海,皆嚎啕而走。太祖见此,乃命公子嘉与祁宏威率兵击之,大败季桑军。季桑乃领残兵五千而逃,公子嘉引骑兵千余追之。直至越水河畔,季桑军登船渡河,公子嘉无可奈何,乃返。待公子嘉返,太祖已先行飞至东州,命成祖调兵两万前往格尔山助公子嘉搬运物资。
      万事俱毕,已是平明,天辰化阳,晨光熹微。东州城内,大火已灭,目所能及处,皆断壁残垣。骷髅二十万,横于焦土上,与零星火苗一般冒着黑烟。有一老者不顾险阻,行入废城,以寻其子,见一尸骸项上戴着碧云石链,乃跪于地,抱之痛哭。太祖走至老者旁,亲扶之,折腰而行叉手礼,曰:“寡人无德,使汝无子,往后,寡人当代行子事。”遂命人将老者接入大帐,烝民皆感太祖之举。
      东州一役,南唐以伤亡六万和焚毁城池的代价歼灭了东阖军主力。天下名将之首,戎马半生未尝一败的东阖普贤将军季桑,竟在兵力大优的局势下惨败于太祖手下。一时之间,南唐威名传遍西陆,边境诸国不敢来犯,四方之民趋之若鹜。
      六月,新东州城建成,太祖躬亲下地,教民农耕;成祖坐镇校场,督军操练。林史公赞曰:“有德之君使其国如原上之草,野火虽可焚,雨后复萋萋。”
      新显四年夏,东州人满为患,大司农乔里上表,奏请建城之事,太祖允之,乃命大司农乔里、工部尚书庞安国主建城之事。是年东冬,昌城、青州落成。
      新显六年,南唐复建陇州、夏城、漠州三城。至十二月,南唐已有六州,礼部侍郎陈熹上书,奏曰:“今,我唐国已有六州,疆域北达越水,南至大漠,东西横跨一千六百里。因循祖制,当立一道。”太祖纳其言,乃建皖右道。
      苏谦:师兄,为什么叫皖右道啊?和皖城有关系吗?可它明明在皖城东边啊,不是该叫皖左道吗?(注:古人以左为东,如江左意为江东。)
      李项铭:建业十五年,时二祖年方六岁,曾随太显王巡视疆界。至皖城南,王曰:“此城以东,唯望州一城,土地平旷、物产丰饶,可建一道也,王儿以为当取何名?”成祖少顽劣,不好书卷,不知东南西北,乃举右臂曰:“既在皖城以右,便名皖右道。”王与太祖皆哂笑之。及新显六年,陈侍郎上书,太祖忆起往事,乃取此名尔。
      (本章完)

第90章 皖右十年事(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