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章 再见华里候[2/2页]

周虽旧邦 自语春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一些劝导君主重视农桑,以民为本,与民同劳的思想观念。
      王越当下就明白了,这应该是一本农家著作,虽然在地球的时候王越没有读过任何农家的典籍,但是他也是出身农村的,所以对于种地并不陌生。
      此书里的一些言论,虽然稍显落后,但是王越相信,这应该可以说是作为教导天下农民最好的教材了,当然,去掉那种与民同劳等政治思想是必须的!
      在原来的时空,王越就很喜欢诸子百家,经常抽时间就看看所谓的诸子典籍,虽然大多数都只读了几章,但是对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他还是了解一些的,他倒是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够有幸回到先秦,亲自领略百家争鸣的风采。
      “敢问国丈,这是哪位大贤所作?”
      王越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一见这卷书的作者了,想来应该就是昨天安阳描绘的那个叫许犯的人了,如果王越没有记错,地球农家的代表人物应该叫许行,现在这个人叫许犯,还真是巧啊。
      “哈哈,看来陛下也赞同此书不同凡响啊,说来也巧,在半月前,臣于华里,遇见了几个衣衫粗鄙却谈吐不俗的人,臣感觉他们不像是普通士子,就邀请他们到臣府上做客,一番细聊之下,才了解到,其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农家家主许犯极其弟子!……”
      华里候很高兴,天子在看完书卷之后竟然称此书作者为大贤,可见天子的眼光没有问题,知道重视农桑,体察民心,这就说明天子具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啊!
      在华里候的讲述下,王越才知道,这个农家主事人就是这个许犯,他是一个楚国人,因为楚国施行的是贵族统治,所以许犯在楚国根本得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来供他研究农业,以至于他只能离开自己的祖国,带着一众弟子四处漂泊。
      他前后去过秦、燕、齐、吴、魏等国,却因为此时各国都在变法自强,诸侯们纷纷采用法家、纵横家、兵家等能立竿见影产生效果的学说,却没有人重视许犯的言论,因为此时依旧是士大夫当道,平民很难收到绝对的重视。
      这也就导致了,许犯的名声很响,到各国都待之为上宾,却完全不给他进言的机会,当然,有的国君倒是仔细的听了许犯的观点,其他的都好说,唯独对于他那个与民同劳的想法,就完全不认同了。
      想想也是,鼓励农桑是所以国主都在做的事情,区别在于重视的程度问题,单单这一条就让许犯的主张大失色彩,其次,就是这个体察民心,与民同劳的说法,想来除了尧舜先贤应该再也没有其他的君主能做到了。
      如今,许犯已经游历了大半个天下了,整整二十多载的时间,换来的只是这一卷文章,他的思想虽然得到了阐述,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得到过施行,据华里候说,所以此时的许犯,已然有点心灰意冷了。
      “那敢问国丈,这许犯可还在府上?寡人很想见他一面!”
      听了这么久,王越是真想见一见这个农家代表,王越对于历史还是有一点了解的,那些各国的君主表面上是重视农桑,但是其实呢,他们在做的只是劝导农民安安稳稳的种地,从来就没有想过通过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改良工具,以提升农民耕作的效率。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一直到将近改革开放,有很多地方的农民依旧在使用非常原始的工具在耕种,可能这也跟农家早早没落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上位者不重视的问题。
      所有的君主都喜欢做一件事,那就是增加国家的军事实力,以期望能够开疆扩土,留名青史,而至于最底层的平民,则只要不出现大批量的死亡,谁会想起他们呢?
      所以在王越看来,其实许犯的言论比那些什么论语、孟子、韩非子等等都重要,你可以不认同他的政治思想,但是他这些关于农业的总结与概述的重要性,则是无与伦比的!
      “在,稍后臣会将其介绍给陛下,不过现在先说一说春祭大典,臣有些想法,想与陛下说说。”
      “国丈请讲,寡人洗耳恭听。”
      “臣的想法是这样的……”
      原来,因为天子与华里候的约定在一个月之前就到期限了,当时华里候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还是很佩服天子的韧性的,不过他是长辈,总不能让他去登门致歉吧,所以这件事也就拖了下来。
      随后华里候就想到,怎么说天子也还小,他还是天子的岳丈,所以就打算做点什么补偿一下自己这个女婿,这边正好赶上了马上就到春祭大典的时间并且又恰好遇到了许犯,再加上上一年天子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举办,所以华里候就自作主张的先行操持了起来……

第十章 再见华里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