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棒,打散了鸳鸯。
结拜不成,一度令赵志文郁郁寡欢。世间最大之诱惑,莫过于求之不得。与戏子结拜的星星之火刚刚点着,还没来得及燎原,就被父亲一盆冷水无情地泼灭,打入地狱,翻不得身,而这,也使得赵志文更加迷恋川剧,只要有闲暇,他总要到剑门街上的戏园子流连一阵,泡一碗清茶,听一折传奇。
红粉赠佳人,宝剑配英雄。英雄不问出处,时势造英雄。即将动身上牛头山,毫没来由的,赵志文满脑子写着英雄两个字,无论他怎么努力,这两个字就像工匠用铁钻镌刻在脑门上一般,总是挥之不去。默念着这个词,全身的血液跟着就沸腾了起来。
三房夫人的脸上写满了惊惶,一众儿女侍立一旁,也都默然着,无语凝噎。此时此景,夫人们似有千言万语说不完,儿女们却似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处开头。妻妾成群,儿孙满堂。赵志文慈爱地看着一众妻儿,心中澎湃着,愈发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赵志文的目光游弋着,就像一位将军伫立点将台上检阅着自己的士兵,目光中有坚毅,有果敢,有慈爱,有鼓励,还有——依恋。检阅着,检阅着,赵志文的心忽地一紧,逼视着苏三娘,语调带着明显的责备,问道:“三娘,怎么不见文渊呢?”
自打赵志文进入内宅,苏三娘的一颗心全系在了丈夫身上,可谓是心无旁骛,此时此刻,听见丈夫的询问,才蓦然惊觉,其余的孩子都在跟前,唯独文渊不见踪影,脸一红,抱怨了一句:“早晨还到屋里给我请安来着,这大半日,我竟再也没见着,不晓得又到哪里撒野去了,我这就去找他。”
文渊是个野孩子。这个野字定义,指得是他的性格。也正因为其野,在赵庄的兄弟姐妹中间,文渊就是鹤立鸡群,受尽了宠爱,也受尽了冷眼。
文渊的野,赵志文曾下过一个批语:在这赵庄,前无古人。赵志文算得上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因此对这个像野马驹一般的小儿子头疼不已,可偏偏庄主赵胜英对这个野孩子亲眼有加,爱不释手,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还时不时地人前人后的宣扬,赵庄的未来必然在文渊手里发扬光大。在赵庄,庄主的话总是一言九鼎。庄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向来都是众人行事的风向标。因为庄主的亲眼溺爱,赵志文不得不改变些对文渊的看法,但无论怎么改变,他对文渊的态度始终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为此,赵志文没少挨赵胜英的训。
适时,赵志文轻轻一摆手,阻止了准备去寻找文渊的苏三娘,再次眷恋地望了众人一眼,大步流星地出了门,扬长而去。
第23章 【天格卷】第四式:破晓1.上刀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