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赵牧师身穿黑色红边长袍,走向讲台。
“各位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欢迎大家来这里参加见证会。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讲一讲我的故事,因为常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当医生了,反而去当牧师?今天有我的大学校友在场,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我是2010年考入南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为什么学医?是因为我好奇,在古代秦始皇就渴望长生不老,还派人出海寻药;那么在二十一世纪,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了,人类是否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呢?学习医学,当然可以让人健康长寿了,所以我就选择学医了。上大学时,我的宿舍是701男生寝室,我们有个女生友好寝室,是602寝室,当时我们共有十三个学医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探讨医学给人类带来的福址,也感到自豪。后来,我们共同选了一首室歌,就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周杰伦的歌一一《千里之外》,其中的一句歌词是这样的: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这首歌,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也没听过,但当时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都在传唱,非常出名。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当然我也非常喜欢。
不过,在唱了很多遍之后,我感到忧伤和困惑。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难道真的经不起谁来拆?千里之外,无声黑白的未来,是我想要的吗?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一个人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但是却没有幸福的感觉,那么是幸运还是不幸?
反正我不想要那种薄如蝉翼的未来,那么脆弱,那么忧伤,不确定。我想要的是快乐的长生不老!但是,我那时候找不到,哪一个都找不到!
先说长生不老吧,世界各地的医学资料显示,医疗科技可以部分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但死亡,仍然是每个人的归宿。甚至最前沿的基因学,也一样无能为力。长生不老,只能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想!
下面再说第二个问题,快乐。
从我上了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很难真正快乐。因为上了大学后,人的思想越变越复杂,压力越来越大,很难单纯的快乐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有据可查:
有一个关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之间区别的“兔子理论”,大概意思是这样说的:
本科生就是学习捡“死”兔子;硕士生是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博士生是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
从这个学习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是对知识不同形态的积累,并不一定能带来心理上快乐的体验,相反,由于标准不断提高,挫折感更大更多,我们获得的快乐体验就会越少。
后来,进入社会后,复杂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还有家庭矛盾产生,更是让人感觉,象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身不由己地的做这做那,没有自由。
我那时在医院工作,太忙了,每天两点一线,医院,家,每天做的是重复的事,手术、吃饭、手术、吃饭,是不是太无聊了?都忘记快乐的感觉了。
直到后来,我遇到一位美国心脏病医生乔治,我才知道,原来有快乐,也有长生不老!
第三十六章 见证会(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