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我对武术的理解[2/2页]

叶荣的传奇人生 雨落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有事物发展都一样,所以今天的社会对于武术的要求就在强身健体上,其实也是其发展变化的结果。我们也不必感到惋惜,我相信当社会再次需要武术的时候,到时武术也会再次发展为社会所需的样子
      武术是由气和招式所组成,应该说是先领悟了气,在由招式所表现出来,而气的来由正是禅悟的一个分支,所以便有了天下武学出少林的说法。
      武术早期的练习方法应该是先练气,当身体对气有了感悟在练招式,经过发展成门派之后,武术的发展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武术的练习必然也发生变化,原来要求先练气在练体,但是气并非人人能够感悟得到,就算能感悟到了气,其时间也长。所以武术的发展再次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反方向而行。先练招式在练气。
      所谓的先练招式在练气,其原理为,通过正确的招式,领会招式的发力点,通过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时期有的人称之为明劲,我认为很贴切。因为没有气嘛,招式是利用身体明着发力,这种明劲其实也是现在很多拳术者所运用的拳理。很多的高手运
      用明劲到达巅峰的时候也很容易出成就。很多的散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等,能打到冠军的估计也是明劲的高手。
      在明劲之后是暗劲,所谓的暗劲就是利用身体里的气暗中发力,这种发力方法其实也就是武术的根本,往往很小的动作就能伤人,拳理为通过招式利用气瞬间爆发强大的攻击力击败对手,往往都是一招制敌。这才是武术的强大之处。
      为何现在的武术家几乎就没有听到过有人练到暗劲的呢?我认为现在其实是有人练到暗劲功夫的但为数不多,要知道当人体练习武术到达明劲巅峰的时候要想突由比较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我和大家介绍过气的感悟,不懂禅理的人很难感悟到气,所以武术刚开始是先练气后练体,这叫由繁入简比较容易,你想啊先感悟了气在练体说明这人有练武的资本,说明这人的悟性高啊,是个练武是料。那在后来是先练体在练气,这叫由简入繁难,一般人只要下功夫苦练个10多年在明劲都能有所收获,稍微有点天赋的很有可能练到明劲巅峰的状态,但是能领悟禅理感悟到气从而突破到暗劲的又有几个呢,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位置的颠倒。本来领悟禅理想成就大道的大师门并没有一心想进入暗劲着种小道,但机缘巧合领悟了,这就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顺其自然的事情。但是一心想成就大道的大师又有几个能成就大道呢?你一心想在明劲的状态领悟气感受气谈何容易,为何不放执念有禅如劲呢?这也许就是放下执念反成佛的道理吧。
      在很多人认为进入了暗劲越早就一定越厉害,就好像打怪练级一样,其实非也,进入暗劲感悟了气,到后来运用气,都属于佛学或者道学里的小神通一说,因为气本来就属于禅理的一个分支。所谓的神通其实就是指当由表面的事物进入到事物内部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和认知,因为进入事物的内部你还不能一下就一窃全貌,还需要慢慢发掘和慢慢领悟。所以当进入事物内部所展现的形式也个不相同。但是当大家都能一窃全貌的时候就能大同,就能进入大道,这就和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一样。举例来说明就很好理解了,金钟罩铁布衫等进入了暗劲其表现出来的特性必然是抗击打方面的,而咏春拳进入暗劲必然也和寸劲特性相关。毕竟都是由其本来的特性结合了气所产生的升华,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但大家都练得圆满了,到时候也许就大同小异了。因为大家都利用气圆满了,举手投足间都是气和体的结合,体便是气,气便是体。这就是相同的了,有的人认为这中状态叫做化劲,也许吧我不得而知。有没有人练到也不得而知。也许到了那一境界就和佛家的成佛一样吧。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武术的一些见解,纯属个人观点,对或错您自行判断吧,不必执着。

第2章 我对武术的理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