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章 王羲之家的“葫芦娃”[2/2页]

乱世逐流 嘉宝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王肃之,字幼恭。当过小官,生平不详,只知其参加过兰亭集会,并有诗流传于后,但不见法帖传世。
      留有诗句(不能说,不然剧透了)。
      四子王涣之
      王涣之,字子高。善行、草书。此人字不错,但除了书法外没什么名气。只知其参加过兰亭集会,有诗一首(不能说,不然剧透了)。
      五子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善行书,世传书帖有《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也曾参与兰亭集会,有诗二首(不能说,不然剧透了)。
      官当得很大,但生性高傲,十分放纵,常懈怠公务,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一部分)。
      s:绍兴是会稽山阴合体,民国时期改的。
      不过这家伙很有自知之明,最后善终。
      六子王操之
      王操之,字子重,工草、隶书,有《旧京帖》等书帖传世。官当得不错,但没有参加过兰亭集会。
      老婆贺氏(贺氏祖父为司空贺循),有王宣之、王慧之二子。
      总的说来混得比较中庸,史书上说此人生性豁达,胆子挺大。
      幼子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
      历任扬州主簿、秘书郎、卫将军长史、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这是王羲之最有出息的儿子。
      他自幼随父学书法(他们一家都是一样),以行、草知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其书法被评价为“得王羲之之源”,也就是说王献之继承了其父亲书法艺术中最具有本质性、根本性的内容,是最高的评价。
      可以理解为得到王羲之真传。
      王羲之诸子唯有王献之能达到与父亲并肩的水平,只是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在唐代之后未能像其父亲那样有大量留存。
      独女王孟姜
      这可是本书的重要人物了。
      历史上嫁刘瑾(不是明朝那个太监,反正是个名士),生女刘淑珍,刘淑珍嫁谢瑍,生谢灵运。
      从这点上说,王孟姜比她那些哥哥都厉害。
      (本章完)

第91章 王羲之家的“葫芦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