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书记接了女儿往外走,临走还不忘对女儿的两个同事道了声感谢。梅丽将若莹的房门锁上,与康海东一同送他们下楼。看着若莹上了车,车子卷起一阵青烟,很快地绝尘而去。忽然康海东大叫了一声,说:“市委一号车?”
      梅丽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问他:“干什么呀你,一惊一咋的?”
      康海东瞪了眼看向梅丽说:“你没看见吗?刚才若莹爸爸的车?市委一号车啊!”
      梅丽还是没听明白。
      “你怎么这么笨哪?”康海东皱了眉说,“那是市委书记的车子啊。”
      梅丽仿佛有些明白过来,迟疑地说:“你是说若莹的爸爸,是市委书记?”
      康海东想了想,说:“我们中洲的市委书记,不正是姓江吗?”
      梅丽这时才恍然大悟:“难怪若莹和廖思南相熟,廖思南不就是市委书记的秘书嘛。”
      康海东的脸色“唰”地白了。
      若莹病了,愁坏了宋主任和江书记,“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盼着自家孩子没病没灾平平安安。一见若莹发着烧,一脸的憔悴,脸色青里透着苍白,心疼不已。一样愁坏的还有小姑江月梅,她一听说若莹病了,就急急地买了些水果过来看侄女儿。她心里着实内疚,总觉得侄女儿是因为这次相亲才病的。
      若莹回到家,心神倒安宁了许多,她小姑过来看她的时候,她正坐在床头吃水果。看见小姑来,很高兴,连忙往她床边让。江月梅问了她身体好些了没等等一些闲话就出去了,没敢在她房间里多坐,一来怕若莹没有精力聊天,二来也怕勾起若莹什么想法来。
      她走出来的时候,宋主任邀她过去坐在她身边聊天。
      “月梅啊,若莹好些了,劳你掂记着。”
      “嫂子,我总觉得若莹这病都是我那相亲的主意害的。我这心里头啊,实在的过意不去。”
      宋主任笑了,说:“哪儿的话啊,若莹这是胆囊炎的老病了,去年也犯过一回。你别瞎想。唉,对了,那边那孩子怎样了?”
      “唉哟,那孩子啊,听说也是想不开,竟然工作也不做了,不声不响地一个人跑到台湾去找他外公去了。”
      “啊,这孩子可别出什么事儿才好。”
      “那倒不会,听林太太说他家小林最粘他外公,他外公这么些个孙子外孙中,也就最疼小林。”
      宋主任叹了口气说:“你说这两个孩子是为了什么事儿呢?”
      月梅凑近宋主任耳边说:“嫂子,林太太那边也是托人到厂里去打听了,她告诉我说,他家小林和咱家莹莹早就相识了,还谈上了朋友,只可惜后来因为有什么误会。两个人闹起了别扭,所以那天在茶楼上才争得跟乌眼鸡似的呢。”
      宋主任此时方才大悟,说:“噢,敢情他两个早就谈上了,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倒被瞒得好苦啊。要不是这次相亲,他们还不知道要瞒我们到什么时候呢?”
      林太太打听来的消息是说,小林与江家小姐早就成双成对了,只是忽然传出小林与别家女孩子相好的事来,江小姐才赌气与小林闹翻。林太太自然不会把自家儿子劈腿的事说与江月梅,一来这是家丑,说出去总是自家儿子不对,二来嘛,也是作为母亲对儿子的一点袒护之心,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才不会做出这样下作的事来呢。所以这天她与丈夫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就坚决地维护儿子的声誉:“咱们小林从小多听话的孩子啊,从来读书的时候都是优等生,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总是人家江小姐脾气大,误会了咱们小林。”
      所谓“知子莫若父”,林东宝也清楚儿子的为人,再说若要真是变了心,大家都还是未婚男女,有什么话说明白了就好了,没必要跑了到台湾去。连工作都不顾了。这是让林东宝最为光火的。儿子为了一个女人连工作都不管了,若让那些个鬼精似的董事们知道了,他老林的脸往哪里搁啊。
      林太太又问:“怎么还听说有女孩子睡衣之类的东西在小林的宿舍里,被江小姐找了去呢?”
      林东宝懊恼地说:“小林做事也太不小心,便是要偷吃,也要把嘴擦干净,怎么还放了证据给人查呢?”
      林太太听了大为生气,说:“这样说起来,你是常常在外头偷吃了?我儿子才不会像你一样,他断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林东宝见太太误会,连忙说:“你看你又想歪了不是,我自己的儿子我不知道他的为人么?我只是想,都是未婚男女,小林喜欢上了别个女孩子,不需要偷偷摸摸的。就算他想脚踩两只船,那就不应该放了江小姐去他的房间,就算要放江小姐进他的房间,他也该警觉一些,不要放了不该放的东西在里面。”
      林太太说:“是这个道理,那你说那睡衣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江小姐乱说话呢?”
      林东宝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啊。看来我们与江家无缘啊,只希望江家不要因为这事对我们有什么偏见才好。”
      林太太也发愁了,坐着皱了一回眉头,说:“老林啊,这事儿你得放在心上,好好地查一查。若真是有些什么误会在里面,我们也好向江家解释,不要冤了小林事小,坏了我们在这里的事业可就事大了。”供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