袱里找到果汁递给李青丝。
喝完果汁的李青丝才稍稍减下燥热。
“阿娟,听青山说你有急事找我。”李青丝幽幽的开口了,让人看不出她现在的情绪。
“是的,小姐。”阿娟一边回答一边观察着李青丝的情绪。阿娟是以前的妈妈桑留下来的,故而知道李青丝的手段,即凶狠又干净。不然也不会在短短三年里让红楼变成城中最大的青楼。
“前段时间新收入的一个小姑娘,被城中新搬来的富商李大老爷看中了,李大老爷就为小姑娘赎身了。可是刚赎身没两天,小姑娘就偷偷的跑回来了,满身是伤,死活不肯再回去。”阿娟说完大气都不敢再出。
“噢,竟有这等事吗?”李青丝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味道苦涩的厉害,顺手就放下了。
“小姐,是阿娟办事不力,不该在没有调查清楚就让小姑娘赎身了。”阿娟说完低下了头。
“既然知道自己办事不力,怎么不想办法补救。”李青丝说得云淡风轻的。
“事发之后,阿娟也试图和李大老爷商谈,但是谁知道这个新搬来的李大老爷油盐不进。非要让我们交出小姑娘。这几天闹得有些厉害,影响了红楼的生意。”阿娟越说越小声。
“等会我会修书一封,你帮我拿去交个衙门的王大人,王大人看后自会知道如果安排。”李青丝招呼青雾拿来笔纸。
说起王大人,不得不说两年前,就是那年突发干旱,所有的粮食眼看着就要接穗了,谁知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那天李青丝白日里觉得在红楼里闷得发慌,就出来四处走走看看。看着满地的庄稼被干旱所致可能颗粒无收,心里不免一阵惋惜。走到一处农田,发现农田都是呈轻微的阶梯状的,只要把山脚下的潭水引进农田就好了,可是这个工程量是巨大的,李青丝也只是一个人想了想。回去的途中正好遇见一个穿戴整齐的庄稼汉,两眼迷茫的看着四周的农田。李青丝于心不忍就上前,把自己想到的法子全无保留的告诉庄稼汉。庄稼汉听完不禁舒展了眉毛,开心的说“我这个老人家怎么没有想到这个绝妙的法子呢?”事情最后就是庄稼汉其实是城中的知县,老人家觉得李青丝的想法是大胆的可行的,这么年前的小姑娘会有如此透彻的想法,以后怕是不得了啊,询问了李青丝愿不愿意交他这个忘年之友,李青丝权衡一下,正愁自己在这里没有靠山,老天爷就给我送来了一个,当下就和老知县结交了。此后但凡老知县遇到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情,都会和李青丝出谋划策。在得知李青丝居然是红楼的管事之后,老知县对红楼也是多加照顾。故而红楼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稳。
解决完事情之后,李青丝又让阿娟把这个月的账本拿来过目。到了用午膳的时候,李青丝草草用完了午膳。吃完午膳后,李青丝继续翻看账本,时间就在不知觉中悄悄的溜走了。
太阳慢慢的落入西边的山里。李青丝吃惯了自己种的蔬菜,外面的饭菜基本已经无法入口了,当下就招呼青山回家。
伴随着月光,三人赶回院中。青云早就知道小姐会回来用膳,所以提前就准备好了,饿极了的李青丝洗完手就开始用膳。就觉得累极了,简单的沐浴之后,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题外话------
关于时辰给大家介绍一下:古时候,我国把一日分为“十二时”。食时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三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