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0章 熹平石经[2/2页]

三国封神路 大器晚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就算是这样的战乱,有些地方也是很少有人会去破坏的,比如说祭坛、神庙之类。那些地方是祭祀的地方。人们不敢对天地鬼神不敬。”
      如果不是因为下边是光武帝陵,祈天祭坛也不会出事。
      “其次,便是太学、书院之类的地方了。财富使人贪婪,高贵遭人嫉妒,甚至官府的强权也容易激人反叛,但是书院的文气,却是能让人清心宁静。就算乱军见了,也会自然放轻些手脚。”
      “再则,书院这类地方。向来就没有什么惹眼的东西。除非是有着特定目标,不然,这边也是少有波及。”
      “你看,前边就是太学了。”
      韩诺他们这一路过来,正是来到了洛阳东南开阳门外的太学之前。
      太学,即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东汉光武帝时。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永建元年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
      这熹平石经历时八年,正是于去年方才完工。
      历史上,熹平石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这种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宋石经、清石经。
      同时,佛、道等诸家也刻有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
      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
      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第270章 熹平石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