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九回(上)[2/2页]

铁骨晋风流 兔老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候刘琨;幽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段匹磾;领护乌丸校尉、镇北将军刘翰;单于、广宁公段辰;辽西公段眷;冀州刺史、祝阿子邵续;青州刺史、广饶侯曹嶷;兖州刺史、定襄侯刘演;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代郡太守辟闾嵩;雁门太守王据;乐平太守、后将军韩据……龙骧将军、平原内史刘遐……”。
      不认字的就数了起来,“一、二、三、……百一十二、百一十三……老天爷呀!这么多啊!”
      在百姓的惊叹声中,温峤奉表来到城门,护城河上的吊桥早已放下,伴随着低沉的号角声,建康城大门应声而开。穿过城门后,只见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早已清场,除了伫立道旁的卫兵,还有一队队兵卒在外来回巡视,维持秩序。
      两旁的房屋楼阁中挤满了人,探着头伸着脖子观望,都是些富豪官员和士子。除了本地人士外,还有些人是得到消息后,从荆湘等地一路赶来的。
      王导在江东的名望如夜中皓月,平日里士子们为睹其风采,甘愿连日等候。今日目睹偶像真容,不少年轻士子激动地手足无措,有心高声呼喊,却怕辱没了斯文,直憋得满脸涨红。
      温峤年纪轻轻就与王导并驾齐驱,使不少人羡慕不已,免不了对他一番品头论足。温峤天生风仪秀整,端庄大方,又在北方征战多年,比一般士人多了几分雄浑之气,引得众人啧啧称赞。
      江东文武走过之后,迎风招展的烈烈大旗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了一片躁动。很多人早就听说了劝进的诸侯将官众多,但当一百八十面大旗出现在眼前时,还是被镇住了。
      有人红着眼圈感叹道,“本以为北方土地尽皆沦陷,没想到还有如此多忠肝义胆之士,背负着国仇家恨,在凛冽的寒风之境傲然不屈,捍卫着华夏衣冠的尊严,和他们相比,吾等实在惭愧呀!”
      也有人说道,“若无这些将官在北方与胡虏厮杀,我们江东又岂能偷享安宁?吾辈当勠力同心,共尽才力,争取早日匡复中原,还于旧都,拯救北方同仁于水火!”
      挺拔的禁军在烈烈大旗的映衬下,更显得雄壮,围观的人们已经渐渐按耐不住内心的澎湃,不少年轻人激动的奋臂高呼“威武!威武!”有的老人则哭成了泪人,不知是想起了惨死在胡虏手中的同僚或亲人,还是想起了帝国昨日的辉煌。
      一位老者喊了起来,“大晋天命未改,定能熬过此劫,愿晋王践祚,大晋中兴!”周围的人们也跟着激动地喊了起来,“晋王践祚!大晋中兴!”
      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满城都是兴奋的呼喊声。连王导都被这种情绪感染了,他本就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扩大影响,但如此场面是他始料未及的,深吸了几口气才平复了心绪。

第十九回(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