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访等人。
而且琅琊王氏与司马睿祖上多有联姻,王廙与司马睿就是表兄弟,他们尽心辅佐也有这层原因。制住王敦并非毫无办法,最重要的还看司马睿的手段,不过我觉得指望不上。”
祖逖话里话外都明显不待见司马睿,温峤越听越疑惑,此刻发问道,“天下之主绝不能是等闲之辈,将军若如此看不起晋王,为何还同意一起上表劝进呢?”
祖逖闻言面露无奈,似乎又夹杂着几分悲戚,盯着地面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回道,“世事难料,岂能尽顺人意?当年我和越石年轻气盛,谈起天下局势,都是要作那汉末的诸侯,何曾想过保这大晋江山?世事难料,难料呀!”
接着祖逖又伤惋道,“当年越石赴任并州,一路艰险,感慨悲鸣而作《扶风歌》,可谓字字啼血。我虽没那个文采,却感同身受:洛都大乱时,我跟着逃难的队伍去江东投奔亲友,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见所闻……”
回忆起那段不堪的往事,祖逖突然哽咽起来,满脸涨红、牙关紧咬,两眼噙满了泪水,分不清是悲还是怒。温峤和刘胤都是见过事的,胡虏横行、匪贼当道、尸横遍野,祖逖的遭遇他俩不难想象,不由自主的正了正身子,微咬嘴唇。
闭着眼几个深呼吸下去,祖逖平定了情绪,继续说道,“年轻时不晓得什么是乱世,经历过之后,才明白‘太平二字的分量。与这二字比起来,那些枭雄的夙愿,顿时轻的可笑。那时我便定下志向,若有能力终结乱世、一统华夏,我自会为之;若力有不逮,我便助他人为之。”
祖逖叹了口气,最后说道,“如今晋祚衰而未绝,人心散而未失,想要终结乱世,辅助大晋才是正道。在这点上,我与越石所见略同。当前胡虏强盛,绝非我一人之力可破,每念及此,深以为忧。如今天下诸侯,江东最强,若能入嗣正统,当会起兵北伐。司马睿也好,王氏也罢,他们之间的瓜葛与我何干?只要江东小朝廷能匡复天下,要我俯身臣之,又有何难?”
温峤和刘胤闻言动容,对祖逖越发钦佩:立志一统天下的人很多,但为了天下苍生的太平,甘愿放弃自己雄心的枭雄,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人?
温峤还在感慨,忽见帐帘飞起,一员战将闯了进来,向祖逖喊道,“大帅!胡虏又有行动了,他们……”那战将看到了温峤二人,欲言又止的住了嘴,扭头瞅了瞅祖逖。
二人知趣,起身告辞,祖逖只点头说了句“不送”,就无暇理会了。
出帐后,刘胤感叹道,“今日与祖将军一言,获益良多,本以为江东没有胡虏,是难得的太平之地,现在看来,实在太天真了。”
温峤点头道,“难怪姨夫嘱咐我务必前来,就是想借祖将军之口,为我指点迷津呀!”
两人边聊边走,不一会儿到了住处,准备休息一晚,明日继续南下。
自二人离开中军帐起,整个大营就调动不断,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时不时传来一阵激昂的战鼓声。第二天一早,两人就集合起部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眼看战事没有停息的迹象,温峤知道此刻不便辞行,于是给祖逖留下封书信,直接离营南下。
虽是盛夏时节,野外的清晨却十分清冷,芳草花香伴着淡淡潮气,甚是提神。行进间,温峤抬眼望去,只见朝阳在早霞中时隐时现,映得南边的天空忽明忽暗,分不清是阴还是晴。
《晋书祖逖传》:“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第十一回(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