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一个极难下的决定。
      若是愿意成全公主,此时是个不可失的良机。
      这帮年轻人鼓捣的这些新鲜玩意,满足了人心,也可以造出新的庞然大物。
      路,银子,军队。
      若是这路修好,以后军需、赋税都能更快的运送,对整个周朝都是好事一件。最要紧的是不用花国库一分钱。
      武皇翻了翻原春修路的花费记录,四段分下来,许多人都有能力承建。除了几位重臣送来的奏折她亲自翻阅过,还有旁边堆成小山的许多,都是请求修路。
      商人的影响力真大。
      南来北往,各个客栈茶肆的炫耀夸赞,全国人都羡慕这地方,消息传播的速度真快。
      若是路修好了,以后该传的更快了。
      朝廷也会有新的格局。
      武皇下了修路的决定,能让天下苍生过得好一些,又能让那些有钱的人觉得自己赚了,还可以稳定许多势力,对更多人放心些。
      多好的事。
      至于如何监督如何执行,这不是皇帝考虑的事。有了新的理念,在一县执行无误和在全国执行好是两码事,公主必须证明她有这么大的本事。
      一条路的花费和它长久的价值孰轻孰重,世家的账房已经算的很清楚。只要这些百姓一直有事做,一直有粮食吃,修路就是稳赚不赔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好事。
      当初修驰道的人多傻啊,不知花费了多大的财力人力,最后还没人念着他的好。
      武皇一道圣旨,公主总理天下修路事宜,崔玄成了先行的功臣。
      要花钱必须得到公主殿下的首肯,或者崔大人哪里也是一条捷径。
      公主府很热闹,氛围很喜庆,小世子还过几个月就要出生了。虽然给公主行动带来许多不便,却也是个福星。
      拜访的人很多。
      越来越多。
      现在多来拜访一次,便多一分成为日后权贵的可能性。
      最开始只是各家的家主,隐晦的要求承包路段建设。不久直接拿着账簿,明面谈利润,各种君子之约。到后来,直接变成了在三王之争中支持公主。
      几千年的世家,别的没有,钱多,做官的人也多。以未来的利润换朝中的人和,很划算的买卖,公主应该懂。
      公主似乎没有放在心上,让这些吃一惊。回复似乎也没有变过,尚未有妥善方案,未得陛下首肯。
      陛下不是已经首肯过了?
      公主深谋远虑,自然不能因为些许小利,犯了江山大忌。隋炀帝若不是因为打通南北水利运输,犯了众怒,怎么会有唐朝的建立。
      隋炀帝也挺傻的,为什么要自己出钱出力,最后还搭上一条命。有钱大家赚不好吗?
      慢工出细活,武皇给的期限很长,慢慢斟酌,确立好机构,选好人,多思考一天,想一点新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多一天的底气。
      等孩儿出生再施行也不迟。
      皇帝没有做决定的时候,朝中每日进言争论的是修路。差事安排到人了,朝中依旧每日争论,抱怨执行太慢。
   

第137章 分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