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也有许多数学家做出过各种数学模型,但是和行星实际的运转轨道都有很大的误差。”他双眼炯炯有神的盯着眼前这位看似“吹牛”的学生,“宇宙的奥秘实在太多了,行星在运转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
      “你确定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吗?”
      李默坚信的点点头,“数学是不会欺骗人的,宇宙中未知的因素虽然很多,但都可以通过数学模糊方程,提前规避。”
      “我现在缺少的是大量的天文观测数据。”
      看着眼前这位稚嫩学生信誓旦旦的样子,田教授心想,难道自己真的老了吗?
      “好,我们天文系刚做完的一个项目中,有目前全世界最全的天文观测数据。”田教授站了起来,拿起电话,“这就让我那几位做过项目的研究生配合你。”
      打过电话,田教授和李默对于目前的宇宙探索交流了几句,他发现眼前这位年轻人竟然拥有着深厚的天文学知识,折让他对这次的跨系“合作”充满了信心。
      两人正在交谈,三男一女四位学生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老师,您找我们?”带头的那位上前打了招呼。
      “这四位就是我最好的学生,也是上次天文项目的小组成员。”田教授为双方做了简单的介绍,“这是方山,周康年,王鑫,李甜甜。”
      “这位是数学系的李默。”
      “这次我们要和数学系合作,做出一个数学模型,用来描述行星的准确运转轨迹。”田教授直接了当的布置任务,“你们要辅助李默同学,通过上次那个天文项目中的数据,把这个项目完成。”
      “李默,这是我们上次收集的5年内,太阳系内大质量天体的准备位置数据。”
      “这是5年内,太阳系彗星的轨道数据。”
      “这是木星卫星数据。”
      “这是土星卫星数据。”
      天文系竟然收集了这么多详细的天体运行数据,李默回到小山实验室,仔细查阅着u盘。面对这如山的数据,他从“背包”中拿出了精力咖啡,开肝!
      第一步,利用ython编写了一个小程序把数据按规律排列出来,并把那颗未知行星的数据输入计算公式。
      第二步,写出数学模型
      v1r=-r(为和系统有关的常数)
      作用下,在其中作轨道运动的物体当其轨道满足下式时,或者更确切地说当其轨道在下式所规定的附近时,其轨道的稳定性有一小而尖的峰值:
      tn=n3t0,(n=1,2,3……),2
      其中a0、t0为和系统有关的常数,an、tn为第n号轨道的半长径、周期。
      当v1r是由类氢原子核产生的库仑场时,上式和玻尔的第一、二假设是相当的,可以互相推出,在此就不必验证了。
      a0=k11,3
      t0=k22,4
      其中为中心天体的质量,常数
      c2=05650±00015,k2=2141x1012。
      最后根据引力受限,计算出了未知星体的具体轨迹。

第76章 寻找痕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