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陛下,儿臣话未言完,众所周知,虽我凤仪东部漆皖诸城年年遭受水灾,可北部偏南诸城却年年干旱,无水灌田。若开凿运河,杜水北引,不仅可以解东部百姓水灾之危,又可解南北部旱涝之灾,且运河开凿完毕,东南西北水运畅通,对我凤仪百利而无一害啊。”凤九离说完,看了一眼深思的众人,和低头沉思的女帝,接着道:“此项工程确实耗资重大,甚至相比提坝更加庞大,但此乃造福万世之业,请陛下三思。”
      “如此庞大的工程,又岂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而且这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这如何解决?”户部尚书道。
      众人皆出声复议,女帝本宽松一些的眉心又皱在了一起。
      凤九离一笑,接着道:“人力之难,我凤仪死囚众多,可用之,诸城受灾百姓众多,可用之,正所谓,一力可折独筷,万人可移群山,陛下只需发布广纳令,儿臣相信人力一难,必将迎刃而解。物力之难,凤仪之中富商大贾众多,陛下只需发起募捐,凡募捐者陛下亲赐牌匾以表功德,募捐金银前十者,陛下亲赐帝商,以示尊重,儿臣相信众商贾必当趋之若鹜。”
      商人地位低下,甚至不如平民,这是古代的通病。但自古为商者,哪有不重名之理,不论是亲赐牌匾还是帝商,这无异都是商人趋之若鹜的美名。
      “陛下,此举劳民伤财,不可取啊。”户部尚书跪地道。
      “哼……”凤九离冷哼一声,接着道:“陛下,此时建造运河,天时地利人和,水旱之灾绵延数百年,百姓深受其扰,此乃天时,杜水流经东西偏南,引水北流,可解东水北旱,此乃地利。百姓年年被灾害困扰,此方有解决之道,造福后世,众人必当众志成城,此乃人和。开凿运河利在千秋,陛下也将在后世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请陛下三思。”
      “好!”女帝大喝一声,“离儿可愿负责此项工程?”
      这就算定下了,通过了?凤九离一愣,她以为还要讨论几天,开个内阁会议啥的。
      其实对于高高在上的女帝来说,是否造福后世,她并不那么在乎,但她在乎那个名,史官手下那只笔,没有哪一位帝王会甘于平庸,无不是想要在那史书之上留下重重一笔,好最好,坏也比平庸强。这次开凿运河,无疑是一次千古传名的机会。
      “陛下三思。”数十名大臣跪地道。
      “朕意已决,离儿可愿?”女帝眉心一蹙,不满这些老迂腐的阻饶,接着问道。
      “儿臣不愿。”凤九离躬身一礼。随即道:“儿臣只懂献计,如何实施,儿臣一窍不通,惠王(也就是三帝女,凤罄歌)主管工部,主管之职应该由她担任,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从旁协助,儿臣相信,没有人比惠王爷更适合。”
      “离儿,你可知此次工程的意义,你……”女帝道。

011:殿前献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