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章 国内发展(17)[2/2页]

龙游宇宙 龙平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般低于降水量,故蒸发减少可用水资源的作用不易显出。但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已接近或等于年降水量。因此,降水已不能给这一地区原本匮乏的水资源以任何补充。根据专家的预测,西部地区的植被恢复后,由于降雨量的增加,这些影响西部地区气候的不利条件将一一消失。
      其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光、热、水等气候要素是决定种植制度的基本因素,其中热量更是决定某一地区一年几季的主导因素。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光、热、水等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我国东南部地区光热同季,水分条件好,有利于农业增产;青藏高原光照丰富,但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高产;西北地区光照丰富,但水分不足,也不利于农业增产。土地资源自然生产力的地区差异,主要是水热条件的地区差异所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历年的统计,面积超过全国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量仅占全国的13%;面积不到全国一半的东部地区,生物量占全国的87%。但是这些都将随着西部地区气候和环境的日益好转而改变。
      第三,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西部地区更加适宜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气候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人体周围的热环境影响人体的舒适程度。人体皮肤每平方厘米有10个冷觉和热觉感受器,能感受0003c的皮肤温度变化,进而促使人体体液平衡,并使肝功能和食物消化吸收等生理代谢发生变化。如寒冷(炎热)时,血红蛋白含量升高(降低)、白蛋白含量低(高)、丙种球蛋白含量高(低),甲状腺活动强烈(迟缓);天气转冷(暖)时,肾上腺活动减弱(增强)。正是这种随着周围热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使得人体能够与周围环境之间保持热平衡,以维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周围环境的温度以及与温度有关的湿度、风速等,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舒适程度。天气变化可以直接诱发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天气是疾病的‘诱因‘。天气变化过速或过度时,会使一些人的机体失调而发病。如天气过于炎热,人容易出现中暑、热衰竭、热疲劳等疾病;天气过于寒冷,人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心血管病等疾病。下大雨、暴风雪,或久阴转晴等天气突变会诱发偏头疼,冷热巨变会引起胆囊代谢紊乱,使胆固醇分泌物增多并与胆汁中的盐分分泌一起沉淀形成胆结石,等等。发生或流行有季节性的疾病,一般与气候的季节变化有关。如撒哈拉地区一种脑炎发生在干季而不发生在雨季。有些地方性多发病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疟疾就是一种相当典型的热带流行病,因为热带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适宜传播疟原虫的羽斑蚊繁衍生息。嗜睡性脑炎、黄热病和田狗热等也是热带地区流行的疾病,因为湿热的气候是传播这些病原体的蚊蝇生存的极好条件。还有其他一些与气候相关的地方性多发病,如热带肌炎是一种慢性风湿病,经常发生在热带雨林中,在草原也能发生,但在沙漠地区就很少发生;猩红热大多发生在寒冷而潮湿的地区,而不发生在热带多雨地区和沙漠地区;风湿和关节炎在冷湿气候中的发病率,大约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干热气候时的4倍。死亡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人体对长期居住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超出气候正常状态的短时剧烈天气变化会使一些人感到不适、发病、甚至死亡,尤其是在出现极端高温的夏季和极端低温的冬季。
      这些巨大的变化给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见的历史发展机遇。西部地区的经济就像一架已经进入航道的飞机,即将腾空而起。
      当然环境的变化并不能彻底改变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就是眼前的变化已经使得西部地区的人民兴奋不已了。给他们感触最深的是首先沙漠不见了,到处都是绿地和高耸如云的大树。我国内地的居民也深有感触,前几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烈的沙尘暴灾害性天气,造成了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2005年春天中央气象局只预报过一次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并且还是从境外地区刮过来的。这一切在南方感觉并不明显,但是北方的居民却受益明显。虽然此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国土面积的将近40%,但是看到这些变化,“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是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过去活生生的事实给我们的教训太深了,尤其在西北地区保护树木,保护森林和绿地已经成为大家自觉的行为。只要发现谁砍伐树木,周围的群众一定会群起而攻。国家也适应形势,人大代表已经联名提案,要求制定新的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破坏森林和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珍惜,决不能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妥协。详细的情况还在讨论之中,相信很快一部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就将出台。
      2005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远景公司的北京总部已经建成。龙平华如期搬入了新总部。整个总部占地将近10万公顷,如此巨大规模的建筑群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施工,创造了建筑界的一个奇迹。其内部设施之先进,令其他公司望尘莫及。后来此项工程获得了我国建筑界的最高奖――鲁班奖。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整个报告一共分为13个方面,涉及了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比上年加快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521,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减慢46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183亿美元。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是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大为不满,以前中国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实行较低的汇率就已经有人指手画脚了,这两年随着中国民族企业技术更新的逐渐完成,竞争力可以说一跃名列世界前茅,中国的人员工资收入比国外低多了,老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的产品现在很难打进中国的市场,但是自己国内的市场却不断的被我国完成技术革新后的国有大企业占领。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要求中国实现浮动汇率制,但是中国政府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根据2003年底世界权威组织的研究,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币和美元的实际汇率应该在6:1甚至更高一点,而不是现在底82:1。美国人已经又在发动有关国家要到世贸组织控告中国进行贸易保护了,但是现在再也不敢随便说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了。如果美国总统真要那样做,可能还没等制裁中国,自己就要被国会弹劾了。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高技术含量大大提高,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以上。国际竞争力得到快速加强。“中国制造”开始走俏国际市场。世界各国开始改变对中国产品的看法。最明显的是汽车工业增势强劲。全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3%。汽车产量889万辆,增长1013,其中轿车产量383万余辆,增长908。各大汽车厂排满了前来提货的销售商。电动汽车为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但是由于各地乱搞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国家准备严格控制各地的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加大惩处力度。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长江三峡工程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的目标;青藏铁路建设顺利。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东段线路全面完工,实现向华东地区供气,但是剩余部分的施工将暂停,因为我国新能源研制成功即将大规模投入使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已开工4个单项工程,由于北部地区气候好转降雨量增加,其余工程目前将不再实施。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出口额亿美元,增长60;但是与此同时进口额3096亿美元,下降2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远景公司的大批先进产品的投入,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与此同时国内原来采用国外的先进产品大多转而采用国内产品。这一变化令世界侧目,但是也无可奈何。
      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下降。全年进口原油4112万吨,比上年下降49;各种材料进口幅度的下降都很大,平均将近30%。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这一变化都迷惑不解。一方面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同时能源和原材料的下降却直线下降。其实这是因为中国新能源的投入所致。原油的下降主要是电动运输工具的投入导致的结果。材料方面是因为大批新材料的投入,取代了原有材料的使用。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最明显的是手机已经普及成立正常的通信工具,不再是富裕的标志。
      旅游业在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但是2004年起强烈复苏,发展迅速。尤其是西部环境好转后,到西部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2003年上半年,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发生非典疫情,全年累计临床确诊病例5327例,累计死亡349人。非典疫情发生后,2004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较大加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国运动健儿共获得了80个世界冠军。国家提为全民健身运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展。通过宣传,全民练武深入人心。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不过人大已经开始酝酿修改计划生育法,主题是允许生育2个孩子。含义就是为大规模移民作准备。人口就是力量。哈哈。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290万人,比上年增加80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2240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4050万人。
      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东部地区耕地面积继续减少。人均水资源2080立方米,全年平均年降水量643毫米,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水质状况略有下降。七大水系干流地表水水质有525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要求。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国已发现的矿种为171种。2004年新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种。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国的森林覆盖女大幅提高。各种自然灾害由于环境的好转大大降低。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1998年-2001年,国家对纺织、煤炭、冶金、轻工和石化等行业实施了总量调控,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五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同时,现代工业发展加速,高技术产业规模壮大。2001年末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数达到53万家,从业人员5791万人,分别比1996年增加15万家和52万人;资本金达到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59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2237%和2355%。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比1996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达到了133%。
      工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2001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7%,从业人员占337%,分别比1996年底下降了23和56个百分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但其总体规模和经济总量仍然zhan有很大的比重,国有经济在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仍占绝对的支配地位。而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规模却是不断扩大。2001年,全国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87%。股份制企业和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0%和246%。39个工业行业中,非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占50%以上的行业达29个。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可期了。我国将在全国推广远景公司的农业工厂,以后当农民没文化都不行。农民问题如果能顺利解决,那将为我国的发展锦上添花,中国的农业人口太多了。目前最令中央头疼的是如果大规模推行高技术农业,必将有大批农民失业。因为没多少农民有文化。中央准备进行逐步的行业分流,还有就是要开始移民。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然强制普及12年制教育的日子也不远了。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还有就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转轨的关键时期,一些行业旧的岗位已经消失,新生行业却人手严重不够。全国各地各种新岗位培训班简直挤暴了。中国社会各行业技术革新的高潮即将到来。当然国内外敌对分子的反华高潮也要到了。
      第六章国内发展结束,请看第七章秘密策划

第六章 国内发展(1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