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化无常,加上有个穿越人物刻意的推动,谁也不曾想活的好好的孙权会一夜毙命,一词在孙权府里实在太熟悉,更是没人能怀疑到她,饶是第二天发现了孙权的死,张昭等人把守着孙权的小能子等人喊过来询问,对方说是一词最后一个离开这里的,他们依旧不信,若不是后来丁奉亲口承认,东吴的大臣真的不敢置信亲手杀掉孙权的能是廖一词!
廖世这些年为东吴做了多少没有比张昭更明白了,他身为孙权府里的长史,掌管东吴国库,这些年国库单从一词那里的进项就是亿万之数,没人能聊到一词会来这么一手,想必当事人孙权也是没有想到,所以才这么轻易的让一词得手了吧?若说一词一开始来到江东就是为了刺杀孙权,那么这五年中孙权有多少条命都不够用的了,可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
于是人们想起一词大部分时间在外,尤其是在益州和荆州呆了许久,现在曹操和孙权联合,一词肯定不会为了曹操杀掉孙权,那么只有……刘备了……
可现在东吴的大臣根本无心计议这些,孙权暴死,他的儿子年幼,现在最重要的根本不是追查凶手,而是尽快确立一个新的国主稳定大局。可现在找谁呢?于是在孙权的灵堂前现在争执的最厉害的就是接下来怎么办,有人主张要立孙权的长子年仅三岁的孙登,而有人却说现在正值东吴多事之秋,立幼主恐怕难以掌控大局,主张从孙权的族兄和族弟里立一个威望较高的人为新的吴主……
现在建业的朝堂上一群文官叽叽喳喳,抹一把鼻涕眼泪,然后再狠骂几声忘恩负义的一词,然后再一脸愁戚却又为悬空的吴主之位吵得面红耳赤、据理力争!
而现在东吴的大都督掌军的吕蒙远在长沙,不知道他的主意又是什么,总之是乱成了一锅粥,最终还是张昭拿了主意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请吕蒙回建业商议吴主之位一事,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一道令下了长沙,正在准备攻城的吕蒙不得不率领部队返回建业……
总之一词这一举收到的效果远远比自己预料的好,群龙无首的江东官员是乱作一团,虽然派出去了人去追自己,可似乎根本并不关心能不能把自己捉回来给孙权报仇,他们更关心的是孙权死后谁来继位,谁又能撑得住大局,将江东混乱的局面给稳定下来……
而这个时候阴差阳错被软禁在了诸葛瑾府里的一词,对自己的生命也完全的绝望了,诸葛瑾的愤恨她尽收眼底,想着自从年后遇到诸葛亮的种种以及自己抛开性命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态回到江东为的就是让刘备大军趁乱用最短的时间接收了江东,现在目的达到,又无法逃脱,与其被捉去受辱……尤其是自己还有身孕,那么不如自己做个了断,也好保存些自己在这个世间最后的一点尊严……
诸葛瑾今天本来也是带着往常的心情去见孙权的,只是到了那里看到那血腥的一面,耳朵里听的是说什么一词杀了孙权的话,他的脑袋一下子就懵了……
回来质问了一词,可她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让诸葛瑾气愤又无可奈何,只好转身离去,现在东吴朝堂瞬息万变,孙权一死,保不准刘备就会趁机来攻,还是国事重要啊!
可待诸葛瑾走了的一词完全不这么想,她知道方才的一问或许只是诸葛瑾看在往日的情面上给自己个自首的机会,见自己这么执迷不悟的,想必也没了耐心,出去请人来拖自己了吧?
诸葛亮,你远在成都还能赶尽杀绝,真不愧是天下第一人呐!
一词冷笑一声,扫视一眼这座房屋,事不宜迟,她不能再犹豫了,她必须要在诸葛瑾回来之前自己给自己做个了断,事到如今,一词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虽然曹魏未灭,但有了火炮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感情上?更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了,若没有刘备的默许,诸葛亮又怎么会赶尽杀绝?这样是借刀杀人,借着江东之手为庞统报仇,也算让自己死在了‘家乡?真是够捉弄的!
对别人狠的人对自己更狠,当年她为了取信孙权不惜拿剑刺伤自己,为了避免与孙权的房事则在数九寒天里用冷水无情的浇下,那么今日在这种伤心绝望之下尤其是想着马上可能会受到审判和屈辱,更是让一词没了时间犹豫,这个时候诸葛瑾刚出去,并没有让那个丫鬟进来,一词扫视了一眼房屋,发现根本没什么可用的东西,她仔细的搜寻了一遍,走到熟悉用的铜镜前时,注意到自己发髻上的白玉簪子,心中一动,抬手取了下来……
就这样结束吗?一词倒是没有一点害怕,只是觉得有些对不住肚里的孩子,可时间又不允许她再有什么留恋了,自己在这个社会追寻了将近五年,来到的时候是孙权的地盘,遇到的是孙权,走的时候还是在孙权的地盘,仅仅比孙权晚一天而已……
这就是命吧?
有不舍吗?或许是有的,只是那不舍的感情已经回不去了,他们既然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应该也不会心疼了吧?心里还要说句死的活该吗?谁让她杀过这
270 畏罪自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