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字字句句说得是掷地有声。
      皇帝目光冰冷地扫视着站立在殿外的裴文睿二人,厉声喝道:“放肆!”
      皇帝为人一向温文儒雅,此刻沉下了脸,冕冠上垂下的十二串五彩玉珠摇晃不已,浑身上下自有一股慑人的帝王之威。
      面对气势逼人的皇帝,门槛另一边的裴文睿与礼部左侍郎面不改色,非但没有跪下,反而挺直了腰板。
      裴文睿昂首看着皇帝,略略提高了声音,义正言辞地又道:“臣等一心为了皇上,为了大景,还请皇上以大局为重三思而后行!”
      他就挡在了正殿的大门口,昂首挺胸,没有一点退让的意思。
      哪怕他的言辞、神情表现得再正气凛然,但旁边的其他文武官员们也都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来裴文睿不太对劲。
      即便是再迟钝的人,此时也有了不详的预感。
      窸窸窣窣的人群宛如一锅被烧沸的热水般骚动了起来。
      压抑的空气中又多了几分不安的气息。
      皇帝朝殿外的裴文睿走近了一步,眼眸半眯,音调又拔高了三分,怒道:“裴文睿,你想作甚,还不退下!”
      旁边的几个锦衣卫冰冷的视线落在裴文睿的身上。
      裴文睿维持着作揖的姿势,毫不在意虎视眈眈的锦衣卫,目光平静地皇帝对视着,眼神与表情都是那么平稳,仿佛戴了一张面具似的,正色道:
      “皇上,忠言逆耳!臣是大景之臣,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皇上行差踏错,却不闻不问不谏言……此乃不忠。”
      他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乍一听,还让人挑不出错处,反而要赞他一句耿直。
      旁边好几人的表情都沉了下去,心里那种不妙的预感更浓了。
      皇陵内的山风忽然间呼啸了起来,一阵比一阵强劲,刮得那些松柏疯狂摇曳,也扑灭了正殿内左右两边的两排烛火,殿内一暗。
      殿内殿外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其他官员们全都噤了声,目光大都投在了皇帝与裴文睿的身上,但也有人在偷偷地瞥着萧首辅以及其他内阁阁老们。
      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静立许久的萧首辅动了。
      他轻轻地抚了抚毫无一丝褶皱的衣袖,徐徐前行,在身后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中走到了裴文睿的身边。
      他也揖了一礼,幽幽叹道:“皇上,裴大人一片赤胆忠心,字字句句皆是为了皇上,为了我大景江山!皇上却不肯听取忠臣谏言,实在令臣等失望!”
      当萧首辅吐出“失望”这两个字时,后方其他的文武百官瞬间眼睛瞪大,脸色全都变了。
      大部分人的人心往下沉得更厉害了,甚至额角和脊背开始渗出了冷汗。
      风一吹,把冷汗吹干,众人浑身冰凉冰凉的。
      相比众人的紧绷,前方的萧首辅看着闲庭自若。
      他摇了摇头,将双手背到了身后,腰背挺得笔直,似是对皇帝所为不以为然,朗声又道:“自皇上去岁登基已经一年多了,臣等尽心辅佐,只望安稳朝局,百姓安乐。”
      “然,皇上昏聩、暴戾、无能,不敬先帝,过去这一年,天灾人祸不断,丹阳城大火,辽东雪灾,淮北水灾,西州动乱……种种乃不祥之兆,可见在位的皇帝无德,激怒了上天。”
      “此次祭祀一为祭祖,二为祭天,天子本该借此向上天、祖宗告罪认错,可皇上您毫无反省之心,祖宗降罪,才会殃及凤阳大长公主,以示警戒!”
      萧首辅的声音高亢嘹亮,清晰地响彻隆恩门附近,哪怕站在隆恩门外的那些官员也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他所言。
      不少官员额角的冷汗更密集了,心口沉甸甸的。
      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便是了!
      萧首辅陈述的那些所谓灾祸都是实话,但是,像水灾、干旱、雪灾等零零碎碎的天灾人祸每年都有,只要朝廷赈灾得当,安顿好受灾百姓,没有因此导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那就是可控的。
      可萧首辅却把这些问题都一股脑儿地冠到了皇帝的头上,其险恶心思昭然若揭。
      不少官员们都觉得口中发干,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复杂的目光从萧首辅移向了殿内的皇帝。
      殿内的烛火刚刚被山风扑灭,里面的光线昏暗了不少,香炉上插的那几炷香袅袅地升起缕缕白烟。
      皇帝的五官与神情略显模糊,静静地站在那里。
      殿内昏暗,殿外明亮。
      仅仅隔着一道门槛,这里外仿佛是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
      官员们僵立当场,震惊难以掩饰地写在了他们的脸上,一个个身形紧绷,脚像是被浇筑了水泥似的僵立原地。
      即便是那些不懂政治的公主、王妃们,也都清晰地意识到了一点——
      萧首辅、裴文睿他们这分明是要逼宫啊!
      这个念头像闪电般划过在场众人的心头。
      有好些妇人身子微微一震,摇摇欲坠,却也都努力地强撑住了。
      枪打出头鸟,此时此刻,谁也不敢妄动,生怕引来一些不必要的注意力,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
      皇帝的目光紧紧地锁住了萧首辅的视线,直呼其名地发出质问:
      “萧奉元,你们这是要逼宫?”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锐利,如利箭般狠狠地刺中了好些人的心口,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窗户纸被倏然捅破了。
      周围变得更安静了。
      这一瞬,像是时间凝固似的。
      首辅萧奉元低低一笑,再次摇了摇头,然后收敛了笑意,正色道:“皇上错了!”
      “这不是逼宫,是正社稷!”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为保我大景江山千秋万世,永盛不衰,请皇上退位让贤!”
      他说完后,户部尚书王康尹也毅然地站了出来,高声附和道:“贤德上位,天下顺之,楚氏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也能瞑目了。”
      “还请皇上退位让贤!”
      越来越多的官员从殿外的队列中站了出来,都是齐声呼喊着“还请皇上退位让贤”的话语。
      这些声音渐渐地汇集在一起,整齐划一地响彻四周,仿佛众志成城,连空气都随之震动起来。

351 逼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