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94大将刘子羽[2/2页]

塞北王朝金 3水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金人毁约,扬言兴师南侵。
      刘子羽将淮东百姓迁居京口,军民杂处,秋毫无犯,边境安定。
      后来,金国派人沿江南下议和,大船上打出“江南抚谕”的旗帜。“抚谕”这两个字,不说古代,就说现代,也是上位者对下位者使用的词语。
      只是议和,还尚未确定两个地位,怎能如此轻佻和不恭?
      刘子羽对金使的侮辱性做法,大为不爽,立即派兵把大旗拔掉,出镇江境后才允许还旗。
      老刘的做派,金国到没觉得什么,大宋投降派却很不爽,不久之后,就将刘子羽罢免了。
      刘子羽也无所谓了,对朝廷大概有些失望了,于是回到了故里,这一年他只有年45岁。
      刘子羽隐居故乡五夫里,兴办学馆。再此期间,他最大的成就,是抚养教育少年朱熹。而朱熹被后世追为圣人,刘子羽是一个养育了圣人的人。
      朱熹自然是天赋异禀的,也显得与众不同。
      刘子羽对朱熹亲眼有加,建了一冻紫阳楼,作为朱熹的起居、修学之所。
      刘子羽于绍兴十六年病逝。
      朱熹写挽诗二首:“天界经纶业,家传忠文心,谋谟经国远,勋烈到人深,廊庙风云断,江湖岁月侵,一朝成殄瘁,九牧共沾襟”,“久矣身无用,前思愿莫偿。岂期今老大,复此重悲伤。泪向遗书尽,心随宿草荒。诸君那不死,恸绝鬓成霜!”
      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受彭城侯刘珙的委托,为其亡父、抗金名将刘子羽撰并书神道碑文。
      刘公神道碑至今尚存,为福建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咱们解释一下神道碑是什么东东,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在神道上立碑,即为神道碑。神道碑主要记载死者的谥号或者庙号等,所以老百姓是用不到。
      咱们引申一下,神道碑和墓碑不同,墓碑安放在坟前的,主要是人物生平事迹的。
      因为魏晋时代提倡薄葬,老百姓的坟、墓之前是不能立碑的。可是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老百姓开始玩墓志,其内容和墓碑区别不大,但墓志是埋在地下的。
      绍兴四年十二月,金齐联军在完颜宗弼的带领下拿下濠州,包围庐州,庐州知州仇胒上书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朝廷派遣刘光世前往解围,我们屡次提到老刘,此人就是那种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的主,你让他打仗?比让林妹妹开心还难。
      对老刘来说,这事也很蛋疼,明骚易躲,暗贱难防啊,睡的好好的就这么被尿憋醒。
      不过老刘有招,他装不知道,他关机。
      高宗皇帝怎么拨打,都只能听到老刘在阴阳怪气的说:你拨打的电话已爆炸,请稍后在拨……
      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打给没爆炸的,谁没爆炸?岳飞呀!于是朝廷调岳飞所部前往庐州。
      岳飞当然和刘光世不同,接到命令后,派遣京西制置使牛皋作为前锋前往庐州。
      牛皋只有两千多起兵,到了庐州略作休息就出城于金兵交战,岳家军那不盖得,以伪齐为主的军队根本不是个。
      这帮人很不幸,世界这么大,偏偏遇到的是岳家军。

194大将刘子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