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章:奈何桥上,彼岸花开[2/2页]

千年追寻,却只换来你的囚禁 袅袅兮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奇的很。只是这些疑问她深深埋在心底,脸上没有一丝惊慌…再次遇见新奇的东西时,至多眼里闪烁些许诧异,脸上仍是平静如水,不起一丝涟漪。
      坐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捧着从小巷道书摊淘来的《全唐诗》,看到编撰者是清人清曹寅、彭定求时,有些惊诧,翻到第五卷时,看到那篇《谢赐珍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甚感惊异,如是她这般宫中妃嫔竟有人如此赞美她。只是,世人都道那是她争风吃醋,想夺得荣宠的佳作,是一个女子在漫漫长夜中哀怨寂寥的写照…
      父亲赐《诗经?召南》中“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中的“采苹”为她芳名。就是希望她如水中浮萍一样,洁身自好,随波逐流。她怎会仍旧期待:“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天子再度恩宠的,何况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怎肯放过她这个所谓的眼中刺。
      她是梅妃,亦是孤傲的女子,无论如何,她那拒风傲雪的尊严不会变,那孤芳自赏的矜持不会变。她望着摇曳的天窗,轻吟着天宝八年她写的那篇《楼东赋》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
      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信扌票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
      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
      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
      翠之旧游。噫!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
      之妙曲,乘益鸟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
      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
      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
      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吟唱完时,竟泣不成声…小小的脸庞,腮边挂的那几缕淡淡的泪痕,眼神中的凄凉几乎要蚀入骨血。
      在奈何桥下浴火中,102年零四个月的煎熬,如果没有那份念想,她是撑不到现在的!她在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被玄宗贬到上阳宫之时,庆王李琮(李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几乎撑不下去,她着实不知如何是好?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可信之人,唯有一贴身宫女清儿,却早被正圣宠在身的杨贵妃设计害死,她自此与外界失去任何联系,日夜彷徨不安。自进宫认出他是当年的那个少年,内心焦虑不安……
      开元五年,她入宫为妃,自此荣宠在身,开元十年,她在大明宫北的太液池再次遇见那个她七岁那年芳心暗许的那个人…心中不免陈杂难言。她不知道,这样的缘分究竟是如何?想她饱读诗书,九岁就能背诵大本的诗文;及笄之年,便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有“萧兰”、“梨园”、“梅亭”、“丛桂”、“凤笛”、“破杯”、“剪刀”、“绮窗”等八篇赋文,在当地广为人们传诵和称道。话称一代才女,如今面对自己心仪已久的男子,竟生生不知所措……
      其实,在宫中三十载,她与他前后相遇不过三次。皇子一般不可入后宫,更何况他生母刘华妃一直不得圣宠,他是长子,却地位不高,他的父皇赐所他爵位“庆王”称号全因他无权无势,寄情山水风光。只是如此,开元十五年(727年),他还是被宣召为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那夜麟德殿中,玄宗为他大设酒宴,为他饯别。自此,长安一别,再次相见,却是她被贬之日。他平静无奇的眼眸,没有一丝情谊,没有一丝动容。自始自终,原是她一人的痴念而已。
      跨越千年,拒绝那一碗可以忘却的孟婆汤,浴火中她的似铁石一样锻造;从唐朝到现代,面对一切陌生不知的事物,存有千年前记忆的她在这里,真的可以遇见那个少年吗?真的可以有那么一瞬,她会与他纠缠吗?能否在君未娶,妾未嫁之时遇见他?还是,最终仍不过一场昙花一现呢?不管结局如何,她终是不后悔当日纵身跳入浴火的决定。

第一章:奈何桥上,彼岸花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