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后,长叹一声,对身边众将道:“自古以来,便有民似水、君似舟之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也是人人皆知,可这天下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将这句话真的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他李自成本也是受苦百姓,可他成为了一方之主后便忘了当初受苦的日子,竟会放任部下任意妄为,才致有今日之败。你等且要记住这个教训,不论到了什么时侯,这老百姓都是咱们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切切不可轻辱之!”
回到长安的李自成刚刚安顿下来,便有信使来报,吴三桂未折一兵一卒,便已占了山西全境。李自成听后大怒,没想到自己一走,留守的这些军卒如此不堪,竟不战而降。可他也不想想,而对辽东十几万大军,又有几百门火炮攻城,别说只有不到万人的太原府,就是他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又能怎样?相信也难逃败亡一途。
陕西毕竟是李自成的家乡,在这里李自成的声望明显强了许多,李自成派人在全省征兵以来,已征集大军达十万之众,虽然其中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只是为了一口饱饭才不得不应征入伍,可这还是让李自成看到了一些希望。只要自己能守住陕西,吴三桂率军久攻不下,必然会转移视线,而南明却已早就派大军守在湖广、南京,以防吴三桂大军,只要北明、南明交上手,自己便有了喘息之机,若是能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便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出陕西,收拾乱局。
为此李自成特命大伤初愈的小张侯率五万大军守在延安府,又命大难不死,历时一月之久方逃回陕西的刘堂率三万大军驻守潼关,而他自己率十几万大军守在长安,准备随时支援两地。
潼关以水得名,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吴三桂率军赶至潼关城下时,李自成也早得到消息,亲率十万大军支援潼关,想要凭借这座天堑阻吴三桂于关外,迫使他继续南下,攻打湖南,直至与南明接战。
面对潼关,吴三桂虽有必胜反握,可自己所率大部分为骑兵,攻城非其强项,若是强攻必然损失惨重。祖大寿、何可刚还留在山西,赶到此处尚需时日。因此吴三桂一方面派许立率团北上,会合吴宇,加快攻伐速度,争取从北攻入陕西,只要吴宇顺利攻破延安府,便可直达长安城下,潼关便也失去了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吴三桂率军在潼关城外二十里处,积极备战,一旦祖大寿和何可刚赶到便可强攻潼关,驱赶着李自成率军继续南下,冲入到南明的地盘,以达成自己的战略意图。
第五百章 败入陕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