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罗网,主动请命。
早一刻赶到平壤,也许便能多劝一名朝鲜百姓出城投降,保全一条性命。李?当即辞别了吴三桂。在几名护卫的保卫下匆忙赶往平壤城。为了赶时间,李?推去了辽东军为他准备的大车。跨上了一匹战马疾驰平壤。自出生便是锦衣玉食李?虽然对骑马并不陌生,可自从当上朝鲜王后,何时再骑过马?那次出行不是车仗仪队一大堆,自己只需舒服地坐在车轿中便可以了。所以三日后赶到平壤城的李?已是疲惫不堪,更惨的是两条大腿内侧的细肉早已被磨得血肉模糊,下马后竟已是无法站立,若非身边有人搀扶,恐怕已跌到在地。
负责围城的祖大寿得知李?到来,亲自来迎,一见李?受伤严重,马上找来军医,帮李?包扎上。李?心中惦念城中朝鲜军民,请求祖大寿让他到城下劝降城中军民。祖大寿在李?未到时,便已接到吴三桂的亲笔信,让祖大寿配合李?对城中顽抗的朝鲜军民进行劝降,就算不能兵不刃血的拿下平壤,也要减少城中军民的敌意,待将来攻城时,也可减少伤亡。
祖大寿当即答应了李?,派人将李?抬到平壤城下。此时的平壤城已是戒备森严,城门左右各有一杆白底红字地大旗迎风展开,有三米多宽,上面红色的大字在白底地映衬下,更加分明,仿佛用鲜血写成一般。李?待靠近一些,才看清城上那血红的大字左边是“保家卫国”、右边是“血债血偿”。八个大字一下子映入李?眼帘,更深深刻在李?心中。看着这八个大字,李?不禁再次泪洒衣襟,内心有说不出地苦楚。
城上朝鲜守军远远见到两名辽东军抬着一副单架向城前走来,不知辽东军又要搞什么
此时平壤城的主帅是朝鲜大将白傲天。白氏在朝鲜亦为一名门大族,历史上白氏人物辈出。其始祖的白宇经原为苏州人,唐朝时为仕,官至吏部尚书,后为奸人所陷逃亡至新罗,新罗宣德王宠之,援以左仆射司空兼大司徒之官爵。至李氏王朝,白家子弟更是能文能武,人才辈出,白傲天更是其中翘楚。他自幼好舞枪弄棒,又拜了当年朝鲜兵曹判书为师,学习兵法,后受朝鲜王赏识,积功升为大将,官至一品,负责守卫括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
白家子弟中为官为将者也不在少数,且多在北方为官,此次辽东军入辽,首当其冲的便是是白氏一族。在连番大战中,白氏一族为保卫朝鲜,抵抗辽东军,万余族人幸存的不到两千,白傲天作为白氏一员,恨不能杀尽辽东军,为族人报仇。
而且白傲天自幼熟读史书兵法,崇拜儒家思想,自幼便养成了忠君为国的忠贞之志,生平最敬佩的便是那些忠贞不屈的志士,在他看来,自己一世不过几十年,只有像那些英勇不屈之士流芳千古才算没有白活一回。所以他虽明知就连朝鲜王也已投靠了辽东,可他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心想着要为朝鲜尽忠,要为死难地几十万朝鲜军民报仇。(?)
第三百六十四章 城下劝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