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可惜远水终解不了近渴,王胤昌等人的奏折还在上京的路上,在嵩县驻守了一夜的李自成在第二日清早便已得到信息,在谷城的张献忠也已于昨日打出反旗,并向远近各处发出飞檄,上面言道:“朱朝凡百举措,莫非倒行逆施;苛暴昏乱,无与比伦。(文学小说阅)(文学阅?)而缙绅贪如饕餮,以百姓为鱼肉;贼兵凶逾虎狼,视良民为仇敌。献忠目触身接,痛恨切齿。今于谷城重举义旗,顺天救秋毫无犯,倘敢婴城拒守,屠戮无遗。特此飞檄远近,咸使知闻!”随后大军连夜向襄阳方面开进。
有了张献忠的遥相互应,李自成的闯王军再不是孤军作战,他忙召集大军,并告知汝阳的刘宗敏同时向洛阳进发,于九月十一日在洛阳城下会合,准备攻打洛阳。
关中战火再燃,辽东也是大军频繁调动。吴三桂亲率的步兵三个团近七万人也已在东港登船,一路向朝鲜仁川而去。(清风文学网)祖大寿与王顺也已悄悄率部赶到宽甸,与昌城隔江相望。只是朝鲜对此却是毫不知情,没有一点防备。(阅?)
九月十一日,洛阳巡道王胤昌的奏折已摆在内阁首辅周延儒的案上,可周延儒却依旧未放在眼里,在他看来,闯贼已是强弩之末,也就能攻打一两个小县城,决无力攻打洛阳这等坚城。所以他不但未派援军。反而去信安慰洛阳各级官员,要其不要紧张。
可不到一个时辰,驻扎在谷城附近地总兵官左良玉又有奏折上报,说张献忠竟也重树反旗,并已率军向襄阳方向运动。两股贼军同时动作,周延儒这才有些紧张起来,这两人同日举旗,必然有所联系。可现在黄河以北只有京城三营的十万兵马还堪一战,其余十几万军卒最多入伍不过一年,如何是这些贼军的对手?周延儒不敢将实情报与朱由检,怕朱由检责其无能,反而将两封奏折暗自扣下,只希望洛阳、襄阳守军能够坚守城池。那些贼军久攻不下,自然会撤走。
可惜事情却并未按照周延儒所想那样,十一日一早,李自成与刘宗敏共率八万余大军在洛阳城处五十余里的地方汇合,闯王军游骑几次接近洛阳城外,只是见城上明军守备甚严,才不敢轻举妄动。(文学阅)(清风?)
而此时城中也已是风声鹤呖,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明军士卒却因已几月未领到粮饷,咸有怨言。有许多人暗中打定主意,早听说闯王智勇。闯王军仁义,一旦闯王军攻城。则干脆趁机投了闯王军算了,省得在明军受气。
巡道王胤昌也知兵无粮饷,则军心不稳,再次请吕维劝福王散仓济民。没想到吕维见到福王,
第三百四十章 无良福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