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卒时。恐怕仅以战力来说,也不如这三千骑兵。特别是当他听说了这支骑兵营当年的战绩后。更是以能加入到这支队伍为荣,所以他不但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反而十分感激吴三辅对自己的信任。
听到下面众将的议论,吴三桂轻咳一声,待下面安静后,才道:“辽东接连两场大战,虽然都是完胜对手,可咱们自己也是损失惨重,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再发起大的攻势……”
“那就这么算了?”吴三辅急道。
吴三桂一笑道:“算了?没有这么简单,我辽东甚是任人欺负的?不过有许多东西在战场上得不到,却可以在谈判桌上轻易获得。”吴三桂此言一出,下面各将马上便想到了当年吴三桂年仅十几岁,便敢孤身一人与后金四大贝勒谈判,仅用一点粮食便得到了几千匹战马的事情。特别是多尔衮更是身有体会,当年吴三桂率军围困盛京,可是没少与自己谈判,最后谈得自己连皇太极的黄金龙椅都送了出来,可几年后,后金还是被辽东所灭,自己更成了辽东一员,由此可见吴三桂谈判地巨大威力。
不过洪承畴听说吴三桂并不打算开战,心中总算好过一些。他新投辽东,对大明还是旧恩难忘,而且他对此时的大明更是知之甚详,知道若是辽东真下了狠心,直逼关下,仅凭山海关几万明军,恐怕真地抵挡不住辽东军的攻势。他还不知,此时山海关在田立手中,跟在吴三桂手中却并无区别。
洪承畴正在暗自为大明高兴,没想到吴三桂却突然道:“洪将军,依你看,明军此战之后,国内情况如何?若我与大明谈判,大明最后底线应该在那里?”
洪承畴心中一紧,不过自己新投辽东,却不敢不如实回答道:“启禀将军,此次明军出关,已动员了黄河以北各省地绝大部分兵力,大战之后,回到关内的仅有十万军卒,连防守各城恐怕都有些困难,更别说与辽东军相抗了。依末将看来,大明的底线恐怕只有领土,只要大人不向其索要领土,不试图进入山海关,其他一切都可以谈,而且应该都可以谈得拢!”
“好!咱们俘虏了明军二十余万军卒,当然不会再送回大明,有了这些人,只要过上一看半载,咱们的实力起码可以再提升五成。不过这些军卒大多都是有家小的人,若是明军迫害其家小,他们恐怕也不会安心在我辽东为我效力,所以我此次谈判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只要大明将这些人的家小安然送到我辽东,其他地都是小事。”
祖大寿等人听后,微微点头,吴三桂此话算是说到了重点,只有将这被俘的二十余万明军家小接到辽东,才可让这些人安心,真正把辽东当做自己地家,才能让他们为了辽东甘心战场撕杀。何况经过与后金的大战,此时的辽东已是疆域广阔,面积已达几百万平方公里,可全国人口,加上原本的后金人口也不过千余万而已,相对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厅中议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