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必会以死相谏,以保大人一家老小,只要有我熊文灿一口饭吃,便不会让大人家人饿到。”
“有文灿这句话我就放心。你速率全军撤退回绥中,会合田立一道反回关内。切不可在绥中逗留。我率一万将士留下来断后!”
熊文灿知道杨嗣昌主意已定,不可更改,只能饱含泪水,率领着六七万残军向绥中方向退去。这些明军一听撤退,高兴不已,至于此战是胜是负,与他们这般小卒有什么关系,只要能保住自己一条性便已是大喜。
吴三枷见明军要退,本想率军追击,谁想杨嗣昌竟率一万大军列好阵势,阻住了吴三枷。留下的这一万军卒除杨嗣昌千余亲卫外,其余也都是信念坚定,对大明忠心耿耿之辈,既然留下阻击敌军,便已有必死之心。见吴三枷率军冲了上来,明军个个拼命阻拦,不求一击杀死辽东军,只要能折断一只马腿,为战友赢得一些时间,便可含笑而去。
仅第一轮冲锋,明军便损失千余战马和几百骑兵。吴三枷见这些明军悍不畏死,也是头痛的很,以自己手下骑兵换这些已是必死的明军,实在是不值啊!无奈之下,吴三枷只好下令撤退,准备绕路前进,以减少伤亡。可谁知这些明军竟在杨嗣昌的指挥下,屡屡拦在大军前进的路上。只气得吴三枷大骂明军不知死活,只好下令,先击杀这支明军再说。近万骑兵绕着杨嗣昌地大军不断扔出手雷,炸得明军损失惨重。
宁远城上虽然还有几万辽东军,可经过连番大战,早已是精疲力尽,而且城门早被堵死,就算他们想要出城杀敌,一时半会也出不来,只能借用明军留下的钩索,顺绳而下。
吴三枷所率的骑兵与杨嗣昌大军纠缠了近半个时辰,直到城上辽东军在吴三桂的亲自率领下列阵迎了上来,杨嗣昌才不得不放弃继续阻拦吴三枷,转而面向吴三桂所率的两万大军。不过此时杨嗣昌手下万余军卒仅剩下五千左右。吴三枷却被杨嗣昌勾出真火,势必要灭了杨嗣昌才肯上路追击熊文灿。
吴三桂见吴三枷不肯上路,打马找到吴三枷,斥责道:“你怎么如此不知轻重?不将明军残军彻底赶回关内去,咱们如何能够放心得下?现在全军只有你这近万骑兵战力最强,你不去追击熊文灿,难道要让我率步兵追击不成?何况此地仅剩下几千明军,而逃跑的明军却多达近十万,你还不速速去捞取战功,等待何时?”
吴三枷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率领着剩余的七千余骑兵踏上了追击之路。不过此时距熊文灿撤军已过了差不多近一个时辰,而宁远距绥中还不到百里,明军又是全力逃命,所以吴三枷追了近半个时辰,在距绥中不到四十里的地方,才看到因体力不支掉队的明军,而且越往前追,掉队的明军越多。不过等吴三枷追到绥中城下时,熊文灿已率领着近六万大军安全的进入了绥中城,至于掉队的近四万明军,熊文灿却实在是无力救援,只能是生死由命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临终托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