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近二十万明军停在城外三里的地方,以防止辽东军,随后只见明军令旗一挥,明军左右一分,中间空出八条十几米宽的大路,几百明军推着重达万斤的红衣大炮缓缓走上前来,这可是杨嗣昌特地从山海关调来的,一路上封锁消息,便是为了打辽东军一个措手不及。(文学小说阅)(清风?)此事就连山海关总兵田立也不知,更无法事先通知吴三桂。
绕是吴三桂再怎么沉稳,见到这八门红衣大炮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没想到明军竟运来这个重武器。自己城上的新式火炮不论从那方面来说都要比这红衣大炮强上许多,可唯有这射程,却是不及这红衣大炮,若是不能将这八门红衣大炮打掉,自己便只能被动挨打。
八门红衣大炮在城下一字排开,随着卢象升一声令下,八门红衣大炮争相发言,一颗颗炮弹落在了宁远的城墙上,好在宁远城厚达十余米,又都是用水泥所垒,抗击打能力极强,一时半会倒是无忧。可炮弹落在城上,守城的辽东军却是死伤惨重。
明军趁着辽东军正被红衣大炮压制,几千明军步兵四人一组,抬着千余门赶制出来的松木炮冲上了战场。
辽东军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明军将这些松木炮运到射程范围,在这些明军刚刚进入到一里范围时,城上火炮也怒吼起来,只是因有明军红衣大炮压制。五十门火炮能按令发射地不过二三十门,虽然是弹无虚发,可面对明军千余门松木炮,也是显得无能为力。在明军冲到百米左右时,几千明军手忙脚乱的将剩下的七百余门松木炮安放妥当,随后七百余门松木炮同时发射,虽然松木炮威力有限,可还是打得城上辽东军一时抬不起头。
不过城上辽东军却并不紧张。他们也知道,明军无论是红衣大炮还是松木炮因为质量问题,不可能连续发射时间太长,红衣大炮连续打上十几二十发炮弹便会因为过热而停下歇息,松木炮更是不堪,若是能打上十发炮弹而不炸膛便算上是质量过关了。所以最后攻城的主力还是明军的步兵,只要再坚持一会儿,便该论到辽东军的火炮发威了,到时那管你是多少明军,面对火炮、手雷的洗礼,只有失败一途。(清风文学网)
可没想到明军竟未趁着城上辽东军无力反击的时侯攻城,反而是派出三千骑兵冲了上来,兵锋直指宁远城西城门。(清风文学网?)只是他们冲到城门外时,却不是攻城,而是取过马鞍后地一只布袋。将布袋中的东西倒在西城门外后,便全军撤退。
城上祖大寿用千里眼一看。却发现这些明军骑兵倒出的竟是铁蒺?|封锁城门,防止辽东军出城偷袭。不过祖大寿却不紧张,战争期间,辽东军从没想过要从城门出去。为防止明军从城门攻入,城门后已被工匠们用大块石头,混合水泥垒死,厚度与城墙相等,就辽东军自己想出城。没有个十天半月也是打不开城门。<
第三百零九章 车厢长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