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胜利在望,可随着吴三桂的到来,一切又充满了变极这破釜沉舟的一击搞不好便又是大败之局,这叫他如何不急不气。(清风文学网)(阅?)可皇太极苦思之下也想不出一个好计,只好叫众将领大帐议事。
片刻功夫,众将齐聚大帐,却不知大汗深夜议事到底为何,正议论间,却有人发现坐在上首的皇太极脸色黑沉,有识趣的马上住了嘴,却仍有那不知好歹的,还在那里高谈括论,述说着自己今天攻城时的勇猛。
如果这些人议论其他,皇太极或许不会如此生气,可偏偏说起今天的战事,怎么能不让皇太极生气。
自代善、多尔衮出征,皇太极日盼夜盼,只望他们能尽快夺回粮草,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也令各处暗探仔细打探各方势力反应,当他得知蒙古各部都没有出兵的意思后,更觉此次出征有了十成把握。
可当义州暗探来报,说有喀喇沁部使者已到义州时,皇太极便觉不妙,只要事情一涉及到吴三桂便没有好事。(文学小说阅)(文学阅?)果然,很快暗探又回报说那喀喇沁部使者已住进吴三桂帅府,而同时义州明军军营变得戒备森严,明军也加强了训练,各种军用物质频繁出入于军营,看来是在做战前准备。
皇太极心惊之下,差点便要命代善、多尔衮马上回反盛京,他可真是被吴三桂给打怕了。几次交手,这吴三桂无不大胜,让自己吃尽了苦头。最后关头还是范文程站了出来,力劝皇太极,说这吴三桂一则不一定会出兵,二则就算出兵,等他们赶到喀喇沁部时,代善和多尔衮也应该已经得胜返城了。
皇太极本为人杰。只是初一听到吴三桂之名时心中有些紧张,便有些失态,此时已冷静下来,便知道范文程言之有理。再仔细思考片刻,更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打击吴三桂及辽东地良机。
他一边令辽东暗探仔细打探消息,如明军一旦出兵救援喀喇沁部。要马上回报。同时又与范文程回到后堂,将自己一些想法说了出来,他是想趁吴三桂出兵喀喇沁部时,率大军攻打辽东,只要时机掌握的好,攻下义州的机会很大。(阅)(文学阅?)
范文程作为皇太极的第一谋士,同样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而且就算有几分风险,与攻下义州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也算不了什么。要知道此时的义州光是粮草便有几十万石,更有无数金银珠宝。还有几十万普通百姓,这些都是后金迫切需要的。仅是喀喇沁部那一点点粮草及牲畜只能保证盛京的贵族和军队不饿死人而已,可那些普通百姓大部分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季。若是没有了百姓,后金今后还如何发展,如何能与辽东地吴三桂相抗衡?
两人在后堂整整议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义州危机(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