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切也正合了三桂的意思,以他所了解,此战之后,后金损失惨重,再无实力进攻大明,而大明则因为朝中宦官当道,关外众将虽有心重收失地,可朝中必不应允,因此关外近几年必然风平浪静,再无战事。
三桂将自己想法说与吴襄及祖大寿,两人也同意三桂的想法,不过两人却并没有什么异样,三桂知道,此时的父亲及舅父却还对这日渐末落的大明忠心不二,那自己入京为质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
可三桂却与他们想法不同,他知道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是不可救要,朝中宦官当政,各地盗贼锋起,早已埋下了祸根,只等有一人登高一呼,想来各地便将义旗高树,一举推翻这朱家王朝。
至于这大明王朝的挖墓人李自成现在应该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至于三桂为何没有派人去了解李自成,或是将他拉至自己帐下,一方面是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忙于宁锦之战,另一方面他却是还没有想好到底要不要破坏李自成将来的发展道路。将其纳入帐下,固然是多了一员战将,可若是没了这李自成,将来的历史到底会被改变多少,没了了解历史这一优势的自己到底还能走多远,三桂心中没底。
若是自己亲自率兵打下这大明江山,却是明不正,言不顺,很难得到天下百姓的赞同,所以李自成这杆枪,还是有些用处的,若是等他将来推翻了大明王朝,自己打着为先主报仇的旗号,想来各地百姓必然闻风而降,自己也不会成为其他人眼中背主求荣的无耻小人。
进京一事便定了下来。按历史记载,1627年,也就是明年八月,当今万岁爷将驾鹤西归,此时三桂进朝正是时侯,只要应对得法,得到新皇宠信,对将来更加有利。三桂将家中一切安置妥当,又特意到冰凌山庄停留了几日,才起身进京。
不过他一路行来却不敢张出旗帜,只因他在这宁锦一战中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将,所到之处,百姓争相观望。可没想到到了京城,竟还可以遇到自己的“粉丝”。
不过已到京城也就没了隐藏身份的必要,三桂取下头上厚重的风帽,下马来到守城将领面前,道:“赵将军,小弟不才,便是吴三桂。”
此言一出,所有守城士卒都傻了眼,三桂此时不过年仅十四,虽经过这一年的战火洗礼,成长了不少,可怎么看也不过是一个少年,竟能在关外打得后金大军闻风丧胆。
三桂见这些人呆若木鸡,只好道:“赵将军,小弟身负圣旨,急入京城,不知可否通行?”
那赵将军这才惊醒,又打量了三桂许久,心中还是不敢相信,道:“吴将军可否将令牌借小人一观?”
这赵将军一听来
第六十六章 初到京城(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