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17、西天提经,问佛道法[2/2页]

长生可否 江天寥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合一。”
      张执象只能尽自己所能去答。
      然而姚广孝的评价是:“不对。”
      “再给你一次机会。”
      “好好答。”
      张执象心下一沉,一旁的嘉靖也紧张的捏紧了拳头,画面好似静止了一样,只有老和尚在喝着茶,眼看一杯茶饮尽,将要放下杯子的时候。
      张执象终于开口了。
      这让嘉靖松了口气,但张执象没有答,而是在问,他问道:“莫非,佛家是本土宗教?”
      嘉靖有些愕然,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却笑了。
      他问:“为何如此看?”
      张执象认真说道:“佛教流传到华夏,结合了中华文化,才真正发扬光大,没有结合中华文化的佛家则落后淘汰,是以后世,唯有华夏的佛教能够昌盛,而其起源的天竺反而没落。”
      “佛教的内核既然是中华文化,那便算是本土宗教。”
      “既是中华文化,自然三教同源。”
      姚广孝略微有了兴趣,他笑了笑,问道:“佛教何时传入华夏?”
      “东汉时期,白马寺?”
      这个历史课本上就有介绍,张执象记得很清楚,但姚广孝又问:“为何取名为白马寺?”
      张执象开始搜肠刮肚,答道:“有两个说法,一是白马负经而来,所以取名白马寺。二是《高僧传》中,说外国有个国王,曾多次下令毁寺灭佛。招提寺被毁坏的前夜,有白马绕塔悲鸣。国王听后,顿生慈悲之心,停止毁寺活动,并将招提寺改名白马寺。”
      “此后寺庙多以白马为名,传入华夏的第一座寺庙,也取名为白马寺。”
      姚广孝没有理会白马负经的说法,而是直接问道:“何为招提?”
      张执象愣了下,这不是音译吗?
      倘若不是音译……
      他喃喃道:“招提,一般多指提拿犯人,寺庙怎么会叫招提寺……”
      见张执象已经发现盲点,姚广孝便开始讲解:“《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时期,佛陀为楚王造图谶谋反,明帝怒,遣使天竺,问佛道法。”
      “《魏书·释老十》记载,明帝遣郎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
      “白马寺为何也会叫招提寺?”
      “因为佛陀本就是作为犯人,被提到洛阳的啊。”
      “何为浮屠遗范?”
      “死了的佛陀,才有遗范。”
      “《高僧传》所言有误,并非是外国的国王下令灭佛,而是汉明帝下令,让使者去大月氏借兵灭天竺,并灭掉佛教,毁掉所有寺庙,将佛陀与佛主全部送到洛阳来。”
      “然后……问佛道法!”
      “佛教高僧,佛法《四十二章经》,释迦牟尼立像,佛家的精髓全部都搬到了白马寺。在大汉朝廷的监督下,佛教必须向道家学习,进行改造。”
      “直到汉桓帝时期,才改造完成,允许传教。”
      “什么才算改造成功呢?华夏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华夷之辩的,蛮夷自然敌视华夏。而佛教的重生,就是为此而服务。归化蛮夷,认可汉庭统治,才是佛教的职责。”
      “胡人或招或提,安排在寺里,统一接受教化。”
      “接受‘朝中的原则。”
      “胡人信了佛,便是认可了‘朝中,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哪怕佛教被允许传教,教徒也都是胡人。”
      “直到曹魏时期,才出现第一个汉人信徒。”
      “其人名为朱士行,愿受佛门八戒。”
      “民间谈及此人,多称之为——朱八戒。”
      wa

117、西天提经,问佛道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