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章 烟雨江南[2/2页]

新中华春秋传 钟情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这里再也按捺不住火气,大声咆哮道:“四镇本应无尺寸之功,有人要弃祖宗法度,排挤今上,才使四镇有定策之功。而今他们拥兵自重,均有门生天子心,全不把朝廷放在眼中,是谁之过,书生且论功!皇上仁慈,不以当初定策之事做计较,各位还是少说为妙。”
      付明听罢心中叹道,还以为这些人不明白,谁知都是有苦难言啊。再看史可法这时也是紧闭双唇,脸色非常难看。众臣也都无话可说,钱谦益等清流却狠狠地盯着自己,他心下却很释然,你们要牺牲我,我却偏不。朝堂在这一刻非常安静,直到从臣班中又走出一人说道:“臣刘孔昭以为四镇对陛下还是忠心耿耿的,前几日左良玉做乱,四镇兵马无一不奉旨听调足以证实。皇上和各位阁老也不要太忧心仲仲了,凡事还是要慢慢来”。说话之人正是诚意伯刘孔昭,也就是开国元老刘伯温的后代,其与马士英相交甚密,他的这套言论对朱由菘最合适不过,天下事慢慢来嘛。
      众臣听得直摇头,终于有人忍不住也出班上奏道:“臣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有表上奏”。朱由菘心道,今日早朝偏生出这么多事来,便没理他,自顾自说道:“早先定策之事,朕早就明谕不得再翻旧论,众位臣工以后就不要再因此生出事端,否则朕绝不饶他。至于,当今之策,朕以为沈宸荃说的也不无道理,马先生你来说说”。
      马士英忙回道:“臣以为北使团之事,以诚意伯所言为是。史先生还是早日返回河南高杰处,督师北进为宜,至于小左所部,臣以为有黄候在太平府坐镇当会安然无恙,还是让其暂居九江,免得再生事端。湖广一带布防全权交由何腾蛟督办,让他带罪立功”。
      朱由菘点点头,早点让这个史可法走得好,他一回来事情就多,便说道:“好,就按马先生所言拟诏。史先生从北方回来,一路辛苦,等一下与众臣同乐,庆祝献王安抵南京后,再回邸好生歇息,明日便返回吧”。他的话音刚落,刚才出班上奏被他挡回的年轻文官又一次喊道:“臣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有表上奏”。朱由菘心中烦得不得了,便道:“若是虏贼之事,就不必提了”。
      陈子龙忙回道:“臣所奏非为战事”。
      朱由菘只好应允道:“那你说说看”。
      付明打量了一下这个年轻人:白白净净,瘦高个子,操一口江浙乡音,神情间颇为激动,见朱由菘应允了,便奏道:“自甲申国乱已将半年,一切雪耻除凶、收拾人心之事,丝毫未见实着。臣虽非为御史,但却见有伪官纵横于凤、泗,悍卒抢掠于瓜、仪,焚杀劫掠之惨,渐过江南;丰镐一片地,不知将来成何光景。臣身在兵部,知兵事已不可缓,但尤不可缓者,乃扼制当今朝政之,否则人心断难收拾。臣请皇上减轻赋税,与民休息;臣还请皇上励精图治,与阁老部臣重振朝纲,否则金陵佳丽之区,六朝风流之地,再无可供清谈坐啸处,则燕京之事可能重演”。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阮大铖打断,他是陈子龙的顶头上司,言语间没有一丝客气:“大胆陈子龙,竟敢妄论朝政,你与候方域等东林乱党勾结左良玉起兵一事还没清算完毕,又敢在此危言耸听,实是罪不可赦,臣请皇上将其交缇骑拿下,送交锦衣卫审理”。
      朱由菘听了这番话心里就更别扭了,正想发话同意呢。却见本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人魏国公徐久爵出班奏道:“皇上,臣等勋臣之后,不在其位本不宜论国是,但臣想啊,皇上英明,今日一举定下今后对虏贼之根本国策,大家应该为此欢心鼓舞,振作精神。而且今日是献王殿下大喜之日,不宜再提动刀动枪之事。凡事就到此为止,皇上还是领着大家赴宴吧。说实话,臣对皇上的宫宴是盼望已久啊”。保国公朱国弼等人也跟着说起来,朱由菘听罢点点头道:“好,就依徐公所言,朕不与你们计较,列位臣工同朕一道赴宴吧”。
      于是在付明眼中,早朝便如此儿戏般的结束,他与众臣一起到了宴会所在殿中,待朱由菘坐定后,这才分席落座。只见朱由菘双手一拍,便有乐声扬起,随后有十二位盛装少女踏着舞步从大殿的侧门走了出来。众女动作整齐,舞姿曼妙,身披薄如蝉翼的纱衣,手持两把羽扇,忽掩忽露间,姿容也随之互隐互现,在乐声伴奏下实是香艳诱人至极点。
      付明心中苦笑,若是不知当前时局,身在深宫之中,看到听到如此子曰“三月不识肉味”的舞曲真会以为当今之世天下升平,四海晏清。再看那朱由菘坐在宝座之上,也没看歌舞,正得意地看着众臣,似在炫耀自己拥有如此动人的舞女。
      大家看了一会儿,仍未见开席,原来宫内要准备此等几百人的大宴,也要耗费些时候。忻城伯赵之龙这时起身向皇帝奏道:“皇上,年初臣在北京陛辞先帝之日,先帝赐臣坐,赐臣茶,有献王陪侍。先帝对臣口谕:留都根本重地,已简用二人,一为司礼太监韩赞周,此人忠诚勤慎,足当守备之任;一为兵部尚书史可法,还未识面,然人争言其材,亦许之。今得卿而三,无忧矣。然赞周扫除长耳,可法起家孤寒。若卿与国休戚,较二臣更异,知必尽心,勿负所望。臣每思及此处,总是泪沾衣襟,先皇音容若在眼前,臣如今在世,不能为先臣复仇,实是苟活于世”。说罢,赵之龙老泪纵横,付明看得都麻木了,他们的眼泪来得真快,不知心里是怎么想的,若是都真心想为父皇报仇,朝政那会如此。那赵之龙又说道:“得见献王,臣心中稍安,可见上天眷顾我大明,而今上更怀仁心,于献王颇多关爱。让臣等心中无不折服,更以为皇上实是圣天子。但献王今年一十有六,已到了大婚之龄,臣以为皇上还应考虑一下献王的婚事”。
      付明听罢大惊,实在没想到这个赵之龙说了一大堆,原来在这儿等着呢,心道:这可如何是好?!
      众臣听到赵之龙所言,也都暗自心惊,要知古人讲究孝道,即使天子也要守丧三年,况且献王身为先帝骨肉,哪有父亲刚刚亡国败家,儿子便要大婚的道理,无不在心中大骂这个赵之龙禽兽不如。有几位肯说实话的大臣见朱由菘这般花天酒地已经按捺不住,又见赵之龙如此正要仗义执言。只听赵之龙又说道:“臣知道八千岁正在丁忧,但他金枝玉&网然道:“天下虽大,知我心者又有几人?”
      陈邦知道主公终于想通了,斟酌了一番接着说道:“主公,为今之计,只有这样才能让马瑶草这类人安心,也让皇帝放心啊。主公这么做,是为了大明江山;主公去青楼寻欢,是为了天下苍生”。
      付明心道:自己为了活命去做这些苟且之事何必说得这么好听,当下里也不点破,只道:“接着刚才的说。”
      陈邦忙说道:“江南盛传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后者既是陈圆圆,而前者既是臣要说的余下两位秦淮八艳之一的卞赛赛,人物之风流就不必说了,诗琴书画更是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其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臣无缘一见,只听有人道“一落笔尽十余纸”,尤喜画风枝袅娜,更善画兰。另一位,则是顾媚,据说也通文史,善画兰,她字眉生,所以又有人称顾眉生。其歌舞姿容与卞赛赛更是春兰秋菊,更有所擅。这二人与仍未从良的侯方域至交李香君可以说是秦淮仅余之硕果啦,四方之士无不争识一面而为荣。”
      付明听他一口气说完这么多,难得地露出了笑脸,“不知陈先生还懂这么多。”
      陈邦也很难得地脸红一次道:“这些都南曲仕林传扬的美人,小生既然是读书人,多少知道一些。”
      付明又笑道:“封先生既然回来了,外面雨大还不快进来一叙。”原来,封义铭明日就要离开主公了,心中也有许多话要说,见那陈邦执意要留下说话,便决定先回去。过了好一阵子,再回到后书房,发现二人还在唠,正在进退两难之间呢。听到付明叫自己,封义铭急忙走了进来。
      付明让封、陈二人都坐下,接着问道:“那个李香兰是否有一把‘桃花扇?”
      陈邦与封义铭面面相觑,原来主公从前在深宫之中也知道那段“扇血点染桃花”的画坛韵事,忙回答正是。付明因为从前读书时曾看过孔尚任的《桃花扇》,知道这位刚烈忠贞的烟花女子,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对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心中仰幕已久。如果可以选择,还是这样一位比较熟悉的人物来得好。陈、封二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那能看不出主公的意思,都暗暗叫苦。封义铭见陈邦皱眉不说话,只好自己说道:“主公,李香兰与候方域苦恋可是天下闻名,主公还是不要招惹她”。
      付明叹了口气,心道,那候方域的人品实在不值一提,李香兰相中了他,有得苦头吃了。当下里,也不好再说什么,苦笑道:“陈邦,这是你惹出的事端,你到说说该如何是好”。
      陈邦回道:“适才,臣曾经提到有一位最合适的向导,主公可以问问他是否有好主意”。
      付明早就明白他指的是谁,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个柳敬亭定会帮孤出主意”。
      陈邦干笑一声,说道:“老柳与封先生是至交,做不做还不是封先生一句话”。
      封义铭心道,你领着主公走这条路,为何还要牵连着我,但见主公目光殷切地望着自己,当然也不想让主公失望,只好回答道:“臣愿意跟柳敬亭说明,但臣还有一事要请示主公。那柳敬亭为人重诺守义,要让他真心为主公做事,那么有些事还要跟他说清楚”。
      付明回头看一眼陈邦,他与柳敬亭共事多年,应当也有体会吧。陈邦点点头道:“老柳为人的确如此,但对他也只能说咱们主公只是为了保住性命而佯装好色,其他一概不要提起,不知主公与封先生以为如何”。
      封义铭点点头算是同意了,付明一想也只能如此啦,便也同意下来。想到还要到那些风月场所厮混,心情又有些烦躁,向窗外望去,不知何时雨已停了,天也晴了,院内正是月明如水。
      ,!

第七章 烟雨江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