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出门,对一些老脑筋爵爷来说是个不大好接受的事,但是也有那等想要迎合上意的,想着太上皇封了黛玉这个女神童,又同意了办女子书院,说不得以后在这方面还会有什么恩赏。府里庶女也不缺一个两个,送出去个把,若是运气好了,跟黛玉似的自家挣个封号,可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便也就听了劝,同意将府中的庶女送去书院暂时跟着学习。
贾家的姐妹们这时当然也都出来支持黛玉的工作,秦可卿和李纨在和别府太太奶奶们的有限交际中,积极为书院当说客,倒也拉来了几个学生。探春和惜春这等年纪略小的,则缠着老太太要到书院去学习。老太太本来不许,但究竟是疼惜黛玉做事不易,最后也同意了。为了贾家面子上好看,老太太倒主动动用自己的人脉,帮着黛玉招起生来。有老太太牵头,贾家的太太奶奶们当然都得跟上,招生人手一下子充足了不少。
顾萌萌当然不会让她便宜爹闲着,让小兴子到贾府给贾赦赐了几颗极乐丹,传话让他在那帮纨绔朋友圈里给书院拉拉人。贾赦本事大的朋友没几个,但有祖业有爵位的酒肉朋友还是有些的,这些老纨绔只顾自己胡闹,对女儿的限制相对就少些,竟被贾赦成功说动了好几家。顾萌萌一高兴,按贾赦招来的学生人数又给了他几颗极乐丹,兴奋的贾赦扭头就又积极“招生”去了。
如此这般做了一圈动员工作后,书院居然也招起了几十名女学生,多是官宦人家的姑娘。甚至还有诸如北静王的堂妹,南安公的庶女这样的小姐,年纪从七八岁到十五六岁皆有,书院所在的荒芜府邸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书院有了人,里头具体的事务就不用顾萌萌操心了,这是黛玉份内的工作,对她来说,办理书院事务已是驾轻就熟。现在黛玉已经搬出宫来,本想回贾府去住,但是她想到自己如今亦是一位县主,便是置下一座独立的府邸,也是可以当门立户的。如果回贾府,旁人多半还会把她当作以前那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先就把她看得低了。岂不是浪费了二姐姐帮她的苦心,浪费了自己这些时日的忙碌奋斗?
因此黛玉便取出在宫中所得的不菲赏赐,在书院不远处置办了一座精巧府邸,带着紫鹃住下,又将当年从南边带来的王嬷嬷,雪雁等几个下人从贾府搬出,安置在那里,在门前挂出了“林府”的字样。
老太太自是舍不得黛玉独自立户,劝说了好几番让她回贾家来,但黛玉执意如此,老太太心下也明白,黛玉这种自高身份的做法,对她自己确是有好处。也只索叹息着同意了,只怕黛玉手下人手不够,将当日在贾家服侍黛玉的丫头婆子,及几个家生老实奴仆都送到了林府使唤。
老太太疼爱黛玉,便也由着她的意思,但媳妇们可没这么好的待遇。顾萌萌很费了些口舌,甚至拿出身份相压,才使贾家勉强同意让秦可卿和李纨出任了书院里的女先生。毕竟对贾府来说,让家里姑娘去书院,还可以说是表示对太上皇兴办女子书院的支持,可以扯到臣子的忠心上。至于让媳妇抛头露面去当女先生,可就太挑战封建大家族的底线了。
秦可卿和李纨得了可以出门的机会,都通过传音符对顾萌萌谢不绝口。虽然两人武功有成以后,都已经悄悄偷跑出府,看过了外头的热闹。但究竟是分身乏术,身边伺候的人多,想自在地抽身在外头走一圈,还是很难的。这般可以明公正道地出门做事,可把她们高兴坏了。尤其是李纨,在书院里交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早晨出门,傍晚才回府,用不着整日在长辈面前苦着脸守寡妇规矩,整个人都快活自信了很多。这时她越发觉得跟从顾萌萌是正确的选择,幸亏当日自己没有死犟到底反对太妃娘娘的大目标,否则,自己这一辈子哪还有希望得些好日子过?
这几日引愁金女兀自奇怪,那个癞头和尚怎么还没来向她回报,让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任务完成了?贾家好像仍然兴兴头头的,什么事都没发生。这也太过奇怪。
要是她还有足够的修为,也许就能通过神识知道贾府女眷遭劫,劫人的强盗却“意外”被人杀尽的事。从而推测出癞头和尚大有已经坏事的可能。可惜现在她的神识连探查后宫都够呛,那件被贾府通过京兆尹压下来低调处理的劫案就自然不会为她所知了。
引愁金女估计癞头和尚有了新领导,已经不怎么把她这个老领导的吩咐当事了,说不定是随兴所至跑去闭关,把她的话当了耳旁风。不由将那个邋遢和尚暗骂了几句,却也暂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着那该死的和尚自己跑出来找她。
她用神识扫了扫小楼附近,被沈耀召去侍寝的宝钗天都大亮还没有回来的迹象,看来这个老皇帝对他又要当爹的事挺满意,自宝钗的喜信儿传出来,已经连着三天召宝钗同寝了。
138.书院的杂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