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若竹顿时说不出话来,默默地走到外间的书桌旁,开始按太上皇的意思拟诏令。
他有几分读书人的热血意气,觉得答应番国和亲,于朝廷来说是很丢脸的事儿,在几次朝廷议事时都表示了反对和亲的意见,可惜这等大事他说了不算,抗颜劝谏过也没用。连太上皇都没把他的意见放在眼里,明知道他反对和亲,还让他来拟同意和亲要求的旨意。他心里相当郁闷,按他的脾气肯定还会和太上皇争竞下去,说不定还会触怒太上皇。但顾萌萌一个动作,便让他冷静了。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态,他其实早就明白凭自己是阻止不了和亲的,平时他可以据理力争,便是触怒太上皇,被呵斥也不怕。但是面对自己悄悄喜欢的女孩子,卫若竹一点都不想让她看到,自己被她丈夫训斥的狼狈样子。
虽然拟诏的人心里不甘不愿,但这份依然被写得文采斐然,准备传书番王的《和亲番国诏》的内容还是很快就在官员中间传开了。同时,沈耀又令贵太妃从京城里的世家小姐中选择几名贤淑知礼的,准备作为金安公主的陪嫁,一起送到番国去。这样一来,金安公主要和亲番国的消息同时也传遍了消息闭塞的后宫。
当天晚上,顾萌萌把沈耀劝到了宝钗那里,自己偷空与潜行进宫的妙玉商议了半天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得利。两人说完话,妙玉刚走,红着眼圈的钱太妃就找上门来了。
顾萌萌清楚这个时候钱太妃来找她,是来要她做什么的。果然钱太妃一进门就拉着她的手,带着哭腔恳求说,“丽妃啊,你也知道安儿这孩子身子弱得很,又不会说话,到了番国可怎么活呢。咱们一向处得好,这回老姐姐豁下脸皮来求你,在太上皇跟前说几句话,可不能让安儿嫁到那蛮荒之地去呀!”说着说着,钱太妃又哭起来。
原来钱太妃乍闻沈耀要将自己的女儿远嫁,急得当场便去寻沈耀恳求,沈耀知道钱太妃必去找自己理论,连门都没让她进,直接命内监将她强行送回了住处。钱太妃虽然在后宫中地位很高,这时却是痛断肝肠,求告无门。她只有金安公主一个女儿,宝贝得跟眼珠子似的,真要由着太上皇将公主塞到番国去,那母女怕是这辈子都难得一见了。她病急乱投医,只得挨个到几个高位嫔妃那里去,求别人为自己在太上皇跟前说说情,免了她们这场母女永别之厄。
顾萌萌安慰了钱太妃几句,答应一定尽量帮忙。自她进宫,老好人钱太妃一直都算与她相处友善,且钱太妃又没有儿子牵涉皇位的事,比之别的太妃,与顾萌萌交往少了几分利用之心,顾萌萌对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答应帮她的忙也并不是虚话,方才经妙玉的一番谋划,顾萌萌对未来该做之事已计划清楚,正是要顺便将这次和亲搞砸。
钱太妃见她答应得利索,忙又感谢了一通,才勉强收了泪与顾萌萌说几句闲话。道方才去贵太妃那里,听说这次陪嫁到番国的世家女怎么也得有五六个,要从世家府第中庶出的小姐里头寻。钱太妃还状似无意地问了句,贾家该是还有未定亲的小姐吧。
已经受了一段时间后宫说话风格陶冶的顾萌萌当即就从钱太妃的话意里品出了味儿,人家这是在提醒她,贵太妃这是打算要选个贾家的女儿嫁到番国当陪嫁呢。贾家在这件事上可是和钱太妃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贾家现在只有惜春是未定亲的小姐,她的年龄还不到该出嫁的时候,就算要选公主的陪嫁,按理说她也不够格。可是贵太妃明显是把对顾萌萌的不喜延伸到了贾家头上,一定要让贾府失去个女孩儿才高兴。要是顾萌萌不插手,想来过几天,贾府就会接到“令贾敬之女媵公主”的诏令了。倒是符合了原著一定得让贾家出个远嫁姑娘的意思。
不过,顾萌萌是不会让惜春去受这个罪的。第二天,卫若竹按常例把自己拟好的旨意送给沈耀御览时,抬头看到太上皇身后的丽太妃不露痕迹地将手里拿的一张字条置于他目光所及之处,“我友妙玉今晚去君家拜望。”
114.和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