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帮个远房亲戚,真不算是个什么事儿。
等顾萌萌潜回了宫里,小萌又闹着要去看沈衍。顾萌萌同意了,只是同样用灵力把小萌的肚子也弄鼓了一点。这微鼓的肚子让小萌觉得很难看,不过想到可以去看沈衍,她就高兴起来了,快快乐乐地跑了出去。
顾萌萌有点后悔,在“怀孕”之前,应该让白狐毛去和沈衍来上一发的,这样就可以让沈衍觉得自己怀的是他的儿子。以后要是情势变化,沈衍有回到金銮殿上那天,凭着这个儿子,自己也能省不少事。唉,其实都怪自己考虑不周,“孕”怀得太急了些。
过了些时日,经过朝堂上长时间的扯皮辩论之后,大晋终于决定对海疆藩国出兵了。虽然因为朝廷没钱打仗,近年大晋都是处于守势,被海疆藩国的骚扰性攻击抢劫搞得不胜其烦。但朝廷做惯了□□大国,一旦决定出兵,上下官员人等大多都认为大晋会赢。以前又不是没有赢过番国,堂堂大国难道还胜不过一个小邦不成?
沈耀尽发国库银两,召集了十万大军。又下了旨意,由三王爷沈御代天子出征,充作监军。这次征番若能大胜,三王爷的声望必会大大提升。很多大臣认为,这一仗的结果甚至能昭示着以后皇位的归属。
只是沈御身为代天子出征的皇子,自是不好亲任主帅,必得另选一有军事经验的官员为帅,直接负责领导与番国作战事宜。这个元帅的位子,九省统制王子腾和南安公烈钧都对其颇为有意。
王子腾现在虽得三王爷信任,可他以前属于大皇子一派,这争位的关键时候,当然想努力表现,助沈御立下大功,好好表表忠心。
南安公烈钧则是为了得到异性王的封爵。当年四王八公助太~祖定天下,他的祖上南安王是立下了大功的。只是王爵已经传了两代,到了他这一代,依例就降袭为公。烈钧因此心里便总有不足之处,总觉得自己不能立功再复王爵,就是丢了祖宗的脸面。可大功哪里是那么好立的,他为此很是郁闷了些年头。烈钧在军中也历练过几年,从军之事不算外行,这次遇上与番国开战的机会,自是不愿错过。
以前南安公府尊了上代南安王的遗命,与北静王府一样,都是属于尽量不卷入皇子争斗的逍遥王候。但烈钧近来受野望所迷,已经越来越接近三王爷。他觉得太上皇对异姓王太过忌讳,就算自己立了大功,也不太可能封他为王。倒是三王爷比较欣赏他,哪日三王爷真做了皇帝,他得封王爵就大有机会了。
顾萌萌通过神识观察和各类奏章上的内容,知道了同属于三王爷一派的王子腾和烈钧的“内部”竞争。据妙玉帮她判断,三王爷恐怕是更偏向于让王子腾去做这个元帅。王子腾官至九省统制,在军中颇有实绩,这点却比烈钧要高出一筹了。最后胜出的,大半概率是王子腾。
按顾萌萌的记忆,原著当中虽然没写到与番国的这场战争,可据文中暗示,探春最后是被迫和亲海外。既是朝廷不得不寻了世家小姐和亲,那起码说明,在和番国的某次战争中,大晋没占到便宜,说不定输的还很惨,只是不知是不是这次。当这回出征的主帅,可不见得就会得胜呢。
万一此战失败,主帅可定要负责任。王子腾要是因败战被斥革的话,贾家便失了一位有权势的亲戚,说不定还要受连累。再说顾萌萌早在心里动过招纳王子腾的主意,只要身为九省统制甚至继续升官的王子腾为她所用,她在军中就可以插得下手去了。若是没有兵权开道,她要想夺位是做不到的。有被拉拢结纳可能的王子腾被贬斥,对她可没有什么好处。
顾萌萌为了判断此战的前景,专门询问了妙玉,问她这回大晋得胜的几率,照她来看有几成?
妙玉对此早思忖良久,因说道,“番王早有谋中原之心,备战数年,其势正强,番人凶蛮,战力甚高,难以轻胜。且朝廷大军远征,兵士水土不服,而番国以逸待劳,兼有地利。大晋国库空虚,战局难以支撑持久,人心又不齐,一路粮草运输,更是不免有四王爷一派的人制肘……胜机并不见得比番国多。”
“你说的甚是有理。”顾萌萌听了道。既然妙玉也觉得大晋输的可能比较大,加之原著的暗示,这次主帅的位置,还是让王子腾放弃了的好。
96.洗脑包和出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