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素云的学习效果怎就这么好?原来李纨平日一心扑在独子贾兰身上,无师自通地领悟了幼儿教育的某些技巧。贾兰还没到开蒙的年龄,李纨就在屋内各个物件上贴了写着此物名字的纸条,进出都哄着贾兰反复来读,三岁的孩子就已经认识不少的字了。整日在她身边的素云本来不注意这个,进了书院后觉出了学习的趣味,便跟着兰哥儿一起进出诵读,学认字的速度竟大大加快。
顾萌萌想起自己去李纨那里时,也见过这些贴在各处的字条。当时没多想,现在提起,不得不承认这位大嫂子挺会教儿子学习的。虽然李纨娘家很不重视女儿的教育,没给她提供啥学习的机会,比起贾家这些妹妹们,李纨算不上才女。但她现在还是达到了能写诗,会评诗的水准,可见内里其实是个聪慧人。她现在也不过二十岁,这么个聪明端庄的姑娘,整天被拘着守寡妇那些旧规矩,连脂粉都不能用,颜色衣服都穿不得,在长辈跟前笑得多说得多了都是错,这日子不把人逼成“枯木死灰”才怪。说来也是可怜,除了和姑娘们说说话,如今在书院这份“工作”,就算是李纨难得被长辈允许的消遣了。
目前别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权都没有的顾萌萌暂时还解决不了李纨的困境,不过总能给人寻点有趣些事做。既然李纨只能把爱好集中在“养儿子”上,那就由这一点入手好了。
修士既有过目不忘之能,顾萌萌在现代曾经看过的书,在修炼后都能轻易地全篇默写下来。虽然她当年对育儿知识没兴趣,可总也在图书馆,书店里信手翻过几本。便寻了个空,凝神默想某一本育儿书的内容,将其刻录在了玉简上。删除其中太过超越时代的内容后,再让小萌抄写下来。顾萌萌用法术将这些装订起来的纸页做旧,佯作是屋里某个伺候婆子从外头买东西时,从人家摊子上扯来包裹货物的。只道是她见了有趣,便送来给大嫂子参详。
李纨一见这些后世的育儿观念,颇觉有意思,细想觉得不少东西很有道理,有些却不那么认同。成功鼓动了宝钗和妙玉写书的顾萌萌趁机忽悠李纨,将带兰哥儿的经验写出来。她愿意出银子赞助大嫂子将写出来的东西印制成册,请各家的太太奶奶们看了雅正。
李纨连说话都得随时想着是不是守礼,哪敢想这等出风头的麻烦事,只道顾萌萌是说笑。不过她受到启发,就此真的开始每天写起自己的“育儿笔记”来。一时间李纨房里从女主人到丫头,都忙起了文化事业,也算得上是一景。
此时书院里也出现了让黛玉头疼的事,在经过考核,发了两回“奖学金”后,在学的丫头们学习的积极性固然高涨,其余那些没被主子派来学习的一二等丫头们,眼见身边有同伴通过读书写字,凭空就多赚了一笔银子,相当于月钱翻倍,都坐不住了,纷纷求着各自的姑娘小爷,要求插进来学习。若只是添一两个人也罢了,可提出要求的丫头众多,这等事一旦开了口子,就全乱套了,可让黛玉觉得十分为难。
把书院弄得让丫头们眼热,那就对了!顾萌萌劝解了黛玉一番,给她提了几个建议,又组织了小先生们的会议。最近买田置地,财大气粗的顾萌萌主动提出把她在“东山庄”的一年份收入捐献出来,做为书院发展的基金。大家劝阻不得,想到二姑娘不久前还在刘姥姥庄上买了大片的土地,是个“真”有钱人,也就接受下来。经大家讨论以后,最后由黛玉整理了一份育才书院的“发展方案”。
首先,在顾萌萌的“饭菜奖励”之外,大家终于怀着“吃大户”的心理接受了“领导”发的工资,每月二两银子。顾萌萌知道,光聚财不散财,对搞好兄弟姐妹关系是没好处滴。更重要的是,有本事发钱的人才是真说话算数的那个。要帮助贾家的姑娘得到更好的人生,让她们真心听从她的意见建议,不能只靠她在进宫后用权势压人,应该在生活中逐渐地建立起她的权威。把自己抬到老板的位置,给别人发工资,当然是让加重自己话语权的好方式。
顾萌萌顺便借着书院重新立规矩的机会,把秦可卿也拉来充当了书院的先生。自贾珍病卧在床,秦可卿的心理压力没了,更是爱说爱笑起来。因了那个奇异的梦,她平日格外注意顾萌萌,越留神越感觉这位小姑姑不凡。自是愿意低下身段结交,顾萌萌一说此事,她便欣然答应了。
让黛玉最犯愁的“扩招”问题,大家也议出了办法,暂且每两个月设一次“招新”考试,只考简单读写,丫头们在黛玉那里报过名后便有资格参加,按比例每次取成绩最好的几人加入书院。想来这个决定一出,想要进入书院学习的文盲丫头们,就要用各种方法求姐告妹的艰难自学了,能自己想办法学会几十上百字,顺利通过考试的,肯定都是好学的学生,教起来也省了先生们的心思。
这新的“发展方案”中,对丫头们学习纪律的要求和被淘汰的标准规定得更细,扬扬洒洒写了两大张纸,被香菱贴在了“书院”的后墙上。
顾萌萌在众“先生”和丫头学员们面前郑重地来了一通领导讲话,看着在场众人的认真态度,她很满意地觉得,不管是自己在同辈姐妹中的威望,还是帮着黛玉搞起来的这摊“书院”事业,都大大地被推进了。
53.大家都是文化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