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全世界的生产总值在迅猛增加,人类自身的数量也在超常规增长着。60亿人想法多、点子多,议论多、观点多,特别是受中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知识多了,能力强了,人的思想更活跃了,再加上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政治氛围,于是新观点、新概念、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新学科异彩纷呈,争先恐后的通过上万家电视台、电台,几十万家报纸、杂志展示出来,形成千姿百态的色、声、香、味、触、法,千方百计地争夺着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对这一切,如果教师不能静心潜心,千姿百态的信息就可能杂乱无序地进入人的心灵,在心灵的原野上驱驰践踏一番之后,扬长而去,却给人留下困惑、迷惘、犹豫、彷徨,也有时伴随着紧张、焦躁、忧伤甚至痛苦。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就能够以静制动,有效信息请进来,无效信息一边去。对于非本行业、本专业的信息看得透、想得开,出得来、放得下;对于教书育人所需要的信息,拿得起、进得去,想得深,做得实。
许许多多名师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的心灵特别宁静,他们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学育人的本领才越来越高。他们不是在信息社会的海洋中随波逐流的漂泊者,而是气定神凝、有理想有抱负的弄潮儿。信息大潮波涛汹涌,更增强了他们勇立潮头、驭风携浪的本领,增长了教书育人的才华。在泽及学生的同时,也完善着自己。在使学生享受按规律学习的快乐的同时,这些名师们也享受着科学育人的幸福。”
李振东的讲话又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下面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情绪十分热烈。
李振东又喝了大半瓶矿泉水,待会场安静下来,又继续讲道: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但我们必须清楚:三心二意、朝三暮四的人,决不可能创新;反复折腾、标新立异,四面出击、遍地挖坑的做法,也称不上创新。创新决不意味着袁隆平不搞水稻改行搞营销、王永志不搞航天改行搞养殖、姚明不打篮球改行练长跑……创新首先要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坚守再坚守,才能发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任何一份平凡的岗位,任何一项简单的工作,往深处、精处、细处去做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当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创新空间。袁隆平静下心来坚守小小的稻粒,于是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于漪、钱梦龙老师至今仍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心灵,观察学生的一颦一笑,感觉学生一呼一吸,于是他们对教育不断有新见解、新感悟。
几乎一切真正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共同特点都是静心潜心于自己的事业,聚精会神地坚守,一心一意地钻研,废寝忘食地实践,百折不挠地攻坚。每位老师也都有这种体会,当自己进入静心潜心、一心一意教书育人的状态的时候,于是感觉学校新了、教室新了、教材新了、学生新了,有了许多新发现,当然也就有了许多新教法。于是,就能够把三心二意的时候感觉枯燥乏味、平平淡淡的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
李振东的表达实在是太精彩了,而他的文学色彩也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让所有人都最佩服的。听他的讲话就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师们听得入了神。
“老师们,静心潜心,才能还万事万物于本来面目,看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自我只是一滴水,从而容易淡泊名利。静心潜心,面对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利益重组、评价体系多极、评价标准多元的现代社会,才能看清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树立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而奋斗的理想,不断自觉地让大我战胜小我。党和人民希望我们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既是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也是教师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对广大教师生命的终极关怀,是对教师们精神境界的真诚维护。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李振东讲话结束,全场再一次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李振东没有像常人那样,当上一把手就对前任说三道四,批五批六。他不这样做,是他的人格高尚,人品高尚。越是不说,越让人产生敬意。越觉得他与众不同。一高中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对李振东充满了希望,对一高中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三十二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