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此担心她如同那些法家先贤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法令,贸然将贺修等人治罪,引起朝廷和士林的不满,最后落得商君那般凄惨下场。
      楚宁闻言,却问道:“阿夙认为,商君之死,当真缘于公子虔?”
      白夙微怔,随即回问:“依文和看来,商君之死,缘于何故?”
      “起于权,终于权。”楚宁道:“自古以来,法家杰出者甚多,善法者甚众,从管仲、李悝,到吴起、商君,再到申不害、韩非和李斯,前朝亦有张释之与桑弘羊……然则,善终者几人?”
      不仅这些,在楚宁前世的历史中,还有王安石、张居正、梁启超。这些与‘法有关的人,不管是变法,还是改革,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基本都没落到好下场,就连‘享负天下三十年人望的王安石丞相,最后也只落得个法废人病,郁然辞世的下场,更何况是别人?
      “法者,国器也。以法治国,惩恶扬善,明功罚过,富国强兵,攘外安内,天下太平。”楚宁难得的说了一句文邹邹的话,感觉很不习惯,于是又换作白话:“然而,那却只是法家先贤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来说,律法根本就没达到国器的高度,因为在律法上面,还凌架着皇权。”
      “照文和这般说来,商君在入秦的那天,就注定惨死。”白夙沉吟道:“他挥舞着律法之利剑,劓的不是公子虔,而是秦国的王权。”
      “是!所以,有些结局早在开始就已注定。”楚宁长叹道:“比如商君,比如你我……但所有我们看到的惨状,其实都是经过当事人选择,相对不那么惨的结局。法家先贤们如此,你我如此,贺修他们也是如此。”
      “在我们看来,气候不好,雨水不足,就多垦地,多修水渠池塘……可这些在我们看来轻而易举的事,在他们看来却千难万难。若要多垦地多种粮,农具何来?耕牛何来?种子何来?若要修水渠池塘,怎么修?工具材料又从哪里来?”
      “我们看到的是卖儿卖女的愚昧,是他们狡辩时的借口和冷漠,可事实上,这也是他们用自己愚昧思绪选择过的结果。”
      白夙知道楚宁的意思,假如这些人没有选择货卖妻儿,那么他们就会溺婴、弃婴——或者干脆落草为寇,举起刀剑,彻底释放暴行。
      养几年卖出去,至少这些孩子还有活下去的机会,而生来便溺死,便被弃于之不顾,却连活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但是现在这个社会要面临的问题,甚至在楚宁前世,在那个社会福利比现在完善千万倍的时代,仍然时不时的曝出这种残忍事件。
      “明自己无法养活,却还要娶那么多的妻妾,生那么多的孩子,再让孩子继续重复这样的人生。”白夙看着楚宁,眸底掠过几许悲凉:“也不知是该骂他们愚昧,还是怜他们凄惨。”
      “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是愚昧的,而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凄惨的。”楚宁沉思道:“我们认为他们愚昧,是因为他们不懂思考,不懂改变,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明明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却还要拼命生孩子。”
      “而他们觉得自己凄惨,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改变,但仍然深陷困境。”白夙接口道:“在他们看来,要多收获粮食就只能多种地,要多种地,就需要更多的劳力,就只能不停的生孩子……”
      “是的,他们陷在这个死循环里出不来。”

第267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