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子与我县王大人通了书信,邀末将路过渤海时,替他剿灭一股治下的寇贼,愿出这个价位,当作兄弟们的辛苦费。”
      比起去年在萧段两家手中的窝囊,王逸今年混得极为风光,起因是他在追查黄县迁移富族遇害案时,认识了旁边惤县的张县尊,两人因为案子的事情经常交流,一来二去就勾搭到一起。
      那张县尊也是个能干人,眼看黄县的日子好过起来,就想方设法的跟王逸拉关系,在王逸的牵线下,惤县开始给卫民军的木器坊供应木料,把闲置的劳力送到卫民军的煤矿区,又与白夙合作,发动劳动能力不强的老弱妇孺们在家煮盐。
      现在黄县的盐业可谓是空前的发达,不但家家煮盐,随着蓬莱大道的修建,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煮盐的人只要在家里搭个灶架口锅,就自然有卖柴火的、卖卤沙、卤水的送货上门,煮好了盐也不必愁卖,每隔几天都有白家的人牵着马车带着称,挨家挨户的收盐。
      眼看着惤县抱紧了黄县的水桶腰,周围的难兄难弟们也纷纷过来抢大腿,连带着王逸的名声也跟着传了出去,远在渤海章武的吕县尊是惤县张县尊的同门,听说黄县有一支上得山下得海的灭得贼的强兵,立刻就联合他周边的一些同袍,给王逸写信借兵。
      这个时代的兵权,并不是全部集中在朝廷和皇帝手里,不但地方政府和王侯有军队,许多重臣、大族和富户们,都有私人武装,虽然朝廷律令禁止私藏兵甲,但只要没有闹得太过火,没人借题发挥,也不会有人真拿这当回事。所以,像借兵剿匪这种事情,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只要参战兵员没超过一定数量,不会威胁到朝廷和皇帝,朝廷一般也不会多加干涉。
      “才两百贯?”
      卫靖此话脱口而出,说完他自己就楞住了,在今天之前,他可从来都不会把‘才这个字放在‘两百贯这样的数额之前。要知道,他十四岁就开始从军,至今已九载有余,于两年前西征时崭露头角,被高志敏收作亲兵,而后一步步爬到现在的位置上来,在昨天之前,总共的身家也不过一千六百余贯钱,找楚宁买盔甲的钱,大多都是找人借来的,如果不是后来帮着楚宁坑了沈腾和高志敏一把,他现在已穷得身无分文。
      “嗯,本将的意思是,两百贯虽然有点少,但也可以考虑一下。”
      嘴里虽然说得有些不情愿,但卫靖已经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他原本手下有三百老卒,但昨天高志敏却调走了两百人,只把卫靖的那些交好的亲信留了下来,如果他与楚宁替手帮章武县剿匪,到时候一人一半,他也可以拿这些钱来拉拢一下亲信。
      如此一番思虑后,卫靖问道:“可知那章武县有多少贼匪?若是贼匪实力强大,可就不只这个价了。”
      “将军误矣!是两千贯!不是两百贯!而且,每贯都是足千文!”看着卫靖由惺惺作态的神色,到目瞪口呆的模样像,楚宁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不过她还是忍住,毕竟也是穷过且现在还是穷着的人,能够理解卫靖的感受,遂继续说道:“属下已经问过吕县尊,据说那窝贼匪不超五百人。为了慎重起见,属下也派人亲自去了章武县,估计这两天便会有回信传来。”
      “若是不超五百贼人,本将与你联手,此事决然可行。”
      有钱赚的事情怎么会不行呢?特别是现在,不但有钱赚,而且还有打手,这种等于白捡钱的事情,卫靖怎么舍得说个不字?只是现在得想想,该怎样才能让高志敏点头。
      然而,卫靖心念未落,便见楚宁从凤九卿那里接过了一个布包,又从里面掏出了一大叠

第144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