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令!”
      这是刘长贵第一次肩负起真正的战斗指挥之责,心里除了大权在握的兴奋之外,还有一种巨大的压力滋生出来,特别是当他转头看见燕凌戈之后,这种感觉又更加沉重了许多。
      迄今为止,燕凌戈的存在,是整个卫民军上下无法逾越的高山,包括楚宁在内,没有谁能够在战场战术上与她比肩。
      而刘长贵等先追随楚宁的老兵将,私底下最是排斥燕凌戈的存在,总担心因为燕凌戈的存在,会让他们这些老兵将失去楚宁的信任和重用,所以,早在这次运粮队伍从黄县出发之前,刘长贵就主动向楚宁请命,想独立担负此次重任,而楚宁也已经答应,除非万不得已,此次运粮途中所有遭遇到的战斗,都由他来指挥。
      “第一旗向左包抄!第二旗向右包抄!第三旗原地迎敌!”刘长贵深吸一口气,左手挽缰,右手按住腰间的环首刀,继续下令道:“控弦司第二局听令!第一旗正面支援玄甲司,第二旗负责粮队左面防御,第三旗负责粮队右面防御!”
      随着刘长贵一声令下,卫民整整两局兵力迅速分散,以旗队为战斗单位,迅速投入了战斗状态。
      卫民军每个旗的编制是三十七人,三个旗为一个局,共计一百一十五人,除开火夫之外,大抵与汪铉这个百夫长手下的人数相当,按理说以玄甲司第二局独立迎战也不至于输得太难堪,但刘长贵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从控弦司拿了一个旗的兵来配合。
      随着战斗的展开,粮队也被迅速调整,装运铜钱的板车和粮车,在玄甲司的战阵背后摆成了一道弧形防御工事,控弦司的人手就藏在这道防线的后面支援前面的战斗,押粮的民夫则被保护在控弦司的后面。
      楚宁也躲在控弦司后面,被几个亲兵用铁盾护着,透过间隙观察着前面的战况。
      这是卫民军的老兵第二次敌对阵大庆朝廷的正规军队,由于双方参战人数都很少,与黄县破城那夜相比,此时的战斗场景远远算不得惨烈,
      更重要的原因是,汪铉等人现在的任务只是守城和收刮钱财,战场上常用的弓箭、重盾、强弩等不方便携带的装备都被放在库房,大部份的人都只装备了一柄环首刀,连皮甲都没有穿,单从装备上而言,他们就丢失了优势。
      可即使是如此,汪铉等人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是非常惊人的,哪怕卫民军以有心算无心,占据了装备优势,但好几次都差点被突破玄甲司布下的防线。
      然而,装备上的压制优势,却不是短时间的爆发攻击就能弥补,守城兵卒的铁制环首刀攻击范围长不过三棱枪,也斩不开铁盾,屡次强攻都在紧要关头被打了回来,着实打击了汪铉等百战悍卒的气势。
      在集中兵力强行抢攻无果后,汪铉等人逐渐开始分散开来,放弃了最初的锥形攻击阵,自发的三五成群,以多欺少,互相配合拉散卫民军的战斗队形。
      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汪铉等人以锥形阵强攻,玄甲司以旗为战斗单位,形成三边半合围的有利形势。但战斗至如今,卫民军的合围局势被破,每个旗队都被分隔扯散,勉强还保持着以队为单位的战斗格局。
      在这之前,卫民军训练的攻击防御阵形,都是大开大合,大者以司为战斗单位,小者也是以队为战斗单位,每队十一人,左手盾牌右手长枪,列着整齐的方阵,挺着一排排长枪,一路向前

第119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