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炮群的火力警戒线,此时步兵就要准备接敌战斗,前沿的部分炮群的指挥权就要移交给当前的步兵,鉴于雇佣兵的前沿军官没有炮兵指挥经验,因此配属流动的炮兵指挥分队,炮兵指挥分队直接从前沿步兵军官那里接受射击命令,组织指挥管辖的前沿炮群。何无惧的手下炮兵参谋,分别负责布设安全的弹药存储地,建立炮兵总指挥所,组织两个前沿炮兵指挥分队,测量射界,加固炮位,指导雇佣兵操作大铳,如何按照射表选择装药量和弹丸,如何按照射表调整发射的角度和方位。好在挑选出操作大铳的雇佣兵,很多出身北海的二级部队,有些人多少认得几个字,而且普遍有猎枪的射击经验,这些倭式大铳和荷兰青铜炮,发射霰弹的模式,和猎枪的霰弹射击差别不大,无非是装药量大一些,弹丸大一些多一些。经过实战前半个月的操演和训练,实际发射了百十次,等片仓军到了城下,城头的雇佣兵们几乎要欢呼出来,前几天只能用草人当靶子,如今终于等到了活靶子,自然兴奋不已。
      石川选择攻击的这个小棱堡,的确距离主城有些距离,不过也离得不远,顶多三十多米。这个小棱堡大约是个不规则的六边形,混凝土和石子沙砾构筑的地基,还覆盖着浸透河泥的苇草席,这是为了保温和放置混凝土凝固前脱水。再往上是石料石块用水泥石灰粘接垒砌的近三米石头外侧护墙,里面是一尺多厚的夯土基墙,再里面是绳网加固的沙袋,最核心是原木构筑的两层小屋。小屋下层半埋在地下,存放预备的兵器食水,上层顶部比小棱堡外墙又高出两米多,外侧用堆积的沙包掩护,结构就像另一个世界的炮楼。小屋的面积很小,下层略大,有三十平米,上层顶部仅有十几平米。这个小棱堡驻防两个小队倭人雇佣兵,加上一个北海夏军副尉指挥官,总共二十一个守军。所有人至少有一杆燧发枪,有的人带了长短两三杆,七具弩弓,每人还有趁手的近身自卫兵刃,倭人一般喜欢倭式长刀,这个副尉带了一杆托天叉和一柄雁翎刀。这柄雁翎刀日后威名远扬,刀身近三尺,刀柄近一尺,刀尖到刀背,近一半开刃,此为反刃,刀面两侧各有一条血槽,刀柄木制缠绳,与一般本土雁翎刀略有不同,带有半球形的护手和刀柄配重。
      石川的攻击队为一个平士带领的三百六十人一组步卒,因为只有东和南两个攻击面,东面距离仙台主城较近,城头的大铳肯定可以覆盖小棱堡的东面,相比之下,南面因为隔着小棱堡本身,仙台城本城的炮火投鼠忌器打不到,因此比较适于展开攻击。小棱堡的南面是两个一百多度的钝角,每个钝角顶部还伸出一个较矮的菱形突出台面,每个台面顶多容纳三五个人,再多连转身都困难。由于处在一个小丘的顶部,最矮的台面顶部距离墙角以下的地面也有三米多,这是因为为了垫高小棱堡的地面,加上就近采石,相对把地面往下又挖深了一些。这些墙基都用竹木为筋的混凝土加固,防止敌方穴地,为了防止敌人攀爬,所有墙体外都用稀烂的河泥涂抹一遍,如果洒上水立刻滑不留丢,如果干了也是一抓一把细土,难以用力。
      最让守军用心的是防止敌军夜间偷袭,小棱堡的规模很小,没有纵深,一旦被敌军攀爬成功,仅凭二十个人与敌人肉搏,绝对撑不了多久。因此,守军很早就在附近设置了很多陷阱和翻板机关,安置了存放火油罐的密洞,把防水引线通向小棱堡。布设了环绕棱堡外围的两道蛇腹型倒刺铁丝网和大量扎马钉,这是专门对付步卒的小型扎马钉,大小不到一寸,锐角的刺足以刺穿一般倭人习惯的木屐和草鞋。固定铁丝网的木桩就是仙台城大铳射击的警戒线参照物,的确小棱堡遮住了仙台城正面的大铳火力,不过仍有两侧远处的多群大铳可以覆盖小棱堡的侧翼,根据何无惧的计算和实测,只有小棱堡南面不足三米的地段属于炮群射击盲区,这个盲区地段位于两个钝角突出的菱形台面之间,因为两个菱形台面的阻挡,来自仙台城的直射火力够不到,因此小棱堡真正重点防御的只有两个菱形台面和夹在之间的这个仙台城大铳射击盲区,至于其他地段,无论昼夜,只要小棱堡有预警,立刻就会被密集的大铳弹雨覆盖,小棱堡守军无需过于担心。
      石川命手下一个组士前去小棱堡挑战,这位奉命前行的武士身穿火红色的漆面竹甲,身背小旗,扬起手里的矛枪,把伊达家的战旗高高挑起,蹦蹦跳跳向小棱堡耀武扬威,越走越近。看看差不多走到最外缘的铁丝网,守军副尉下令齐射,此时这位挑战者距离小棱堡仅有不到四十米,菱形台面和小棱堡上层二十杆燧发枪发出轰鸣,这位挑战的伊达家武士脚前一片被弹雨打起的烟尘,小棱堡上面白色的硝烟弥漫。这位挑战者立刻扭头逃跑,之前的勇气不翼而飞,山地太难走,更不用说跑,连着跌了两跤,跌跌撞撞跑出七八步,又听得身后一连串爆鸣的枪声,这次他的屁股和后肩被击中好几枪,当即被巨大的冲击力打得栽倒在地,背后的红漆竹甲被枪弹打碎好几处,不过还算走运,他顺着山坡连滚带爬,躲过了后面的几轮枪击,逃得一条性命。
      山上的倭人雇佣兵倒不是手下留情,而是缺乏这种居高临下的射击技巧,枪口的指向略微有了偏差,加上这位挑战者的逃跑路线天然符合了蛇形运动,使得后续射击的瞄准很困难。毕竟燧发枪每次只能发射一颗弹丸,不能像霰弹枪一样打出弹幕。守军副尉也举枪射击好几次,也是同样的北海版本燧发枪,立刻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下令部下进行修正,燧发枪的精度有限,仅靠个人瞄准没有效果,因此下令按照小队分成四组,每个小队两组,每组五个人。一个组射击敌军的前脚,一组射击敌军的后脚,另一组射击敌军的左肩,再一组射击敌人的右肩。这个射击技巧的改变在随后就看出了效果。
      石川对于狼狈逃回的受伤武士也没责怪,敌方显然没有一骑讨的觉悟,干脆大军强攻好了。一个藩组三百六十人,在狭窄的小棱堡南面不能一次全部展开,就是列出密集的攻击队形,一次最多只能并排三十个人,按照著名的火枪三段击阵法,顶多一次性投入百余人。石川很显然据有某种创造性,他下令负责攻击的平士把铁炮队排成十个横排,留下的作为预备队,抬出临时赶制的橹牌,用来抵挡对方火枪,争取一战而下,夺取这个外围小棱堡。
      在领兵组士和步兵头的呵斥中,一个长长的铁炮队列正对小棱堡,用大木板草草订做的高大橹牌被几十个伊达家步卒吃力抬行,还有几十个拿着锄头铁铲的步卒沿路填平一些凹坑,以便橹牌和大队前进,在春暖花开的山坡上踟蹰前行。山地没有道路,沟沟坎坎上下起伏,进军队列不得不多次停下来整队,仅仅接近预定射击阵位就花费了小半天,步卒们不仅又感到了饥饿,就是发令的平士、组士等军官,也感觉口干舌燥,十分辛苦。眼看就要抵达预定射击阵位,那里距离小棱堡最近只有六十多米,大约二十丈上下。这的确有些过于接近敌军,不过这是必须的,毕竟伊达家是从下向上仰攻,火枪的射击距离下降很多,如果不冒险接近,就算是射击也是白搭,枪弹飞不到那么高,或者飞到了也没有足够的杀伤力。

0075章 接敌[2/2页]